时间: 2025-04-26 10: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49
不觉黄花老,秋来少倚阑。
愁多辜宿酿,病久怯新寒。
持论皆卢扁,救时谁范韩。
殷忧到野老,莫作杞人看。
不知不觉中,菊花已老去,秋天来了,少了依靠栏杆的心情。
愁苦多是因往日的酿造,长久的病痛让我畏惧新来的寒冷。
众人所说的都是卢扁的观点,救国的时机谁来效仿韩愈的方式呢?
殷切的忧虑已经传到我这乡野之人,别再像杞国人那样杞人忧天。
谭国恩(清代),生平不详,但在清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兼具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含蓄。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丰收与衰败交替之时。诗人在面对生命的无常与时局的动荡中,表达了对老去与病痛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秋暮》是一首充满忧愁与哲思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秋天景色的同时,透显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索。开篇用“黄花老”引入,隐喻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退。诗人未能享受秋日的美好,反而因“少倚阑”而感到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内心的愁苦。
接着,诗人用“愁多辜宿酿”传达出对过往经历的反思,时间的流逝带走了青春,留下的是无尽的忧愁与病痛。诗中的“新寒”不仅是对天气的描述,更象征着生活中的新挑战与恐惧。
在对当下社会的观察中,诗人提到“持论皆卢扁”,暗示社会流行的观点往往不够深刻或有远见,这种局面的无奈让人感到失望。最后的“莫作杞人看”则是对自己与他人态度的一种警示,不要因为担忧而失去生活的乐趣与希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在清晰的描绘秋天景象的同时,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对现实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考。
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哲理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花?
作者提到的“杞人”是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病久怯新寒”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