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4:48
小泊楼船铁瓮城,
勿勿又作绝江行。
看他蜡烛几回剪,
听尽鸡声不肯明。
水底霜寒还十倍,
夜来月上恰三更。
篙师好语君知否,
江面侵晨镜样平。
在铁瓮城的小泊楼边,
小船停泊,准备渡江。
我看蜡烛已经剪了几次,
听尽鸡鸣声却不肯天明。
水面寒霜的寒意更重,
夜里月亮升起正值三更。
你可知道,篙师说的好话,
江面如镜,晨光映照得平静如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旅途中,借景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丹阳舍舟登车渡江》是一首描写渡江情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幅静谧的江面与诗人的感受生动地呈现出来。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停泊的小船与铁瓮城,给人一种悠然自得、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蜡烛几回剪”和“听尽鸡声不肯明”描绘出夜晚的漫长与孤寂,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水底霜寒还十倍,夜来月上恰三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最后两句“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则将视线转向了篙师的对话,展现了江面如镜的平静,诗人似乎在此时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具画面感,抒发了诗人对夜晚的思考与对晨光的期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透过简单的日常景象,表达了深邃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渡江前的静谧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隐含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哲理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小泊”是指:
A. 小船停泊的地方
B. 大海的中心
C. 一座高楼
填空题:诗中“水底霜寒还十倍”中的“十倍”是用来形容____。
判断题:诗人通过鸡声来表现天亮的急切。(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