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6:10
八归 雪中登鹊矶寺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苔藏绿篆,枫堆红锦,僧影冷坐瘦石。
暮寒似恋无人处,更把几层砖塔,舍为鸦宅。
竹里穿来惊路断,早四面都围青雪。
最爱听脆响敲时,误道玉钗折。
幽绝还堪眺远,蟂矶荻港,指点风帆如叶。
一鸥飞处,一豚吹处,浪与芦花争白。
叹浮生似梦,且办孤琴两吟屐。
愁来否试凭高看,六代青山,如今华了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诗人在雪中登上鹊矶寺。青苔隐藏着绿色的篆字,枫树积累着红色的锦缎,僧人冷冷地坐在瘦石上。暮色中的寒冷似乎眷恋着这无人之处,几层砖塔仿佛成了乌鸦的家。竹林中突然传来的声音让人惊愕,四周早已被青色的雪包围。最喜欢听那清脆的敲击声,误以为是玉钗折断。幽静的地方还能够眺望远方,蟂矶和荻港之间,指点着如叶般的风帆。一只鸥鸟飞过,一头海豚在水中嬉戏,浪花与芦花争相洁白。感叹浮生如梦,暂且弹奏孤琴吟唱。愁苦是否可以试着高处观望,六代青山,如今已然华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易顺鼎(1740-1796),字云鹤,号云溪,湖南人,清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冬日雪中登上鹊矶寺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短暂与孤独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诗的开头用“苔藏绿篆,枫堆红锦”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色彩的对比令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随着诗的推进,寺庙的冷清和僧人的孤独感逐渐浮现。诗人通过“暮寒似恋无人处”的描写,表达了对人迹罕至景象的依恋,仿佛在寻找一处可以安放自己心灵的空间。
中间部分的“竹里穿来惊路断,早四面都围青雪”则仿佛将读者带入一种隔绝的境界,四周的雪景让人感到一种无处可逃的孤独。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述,体现出对于美好瞬间的珍惜,尤其是“误道玉钗折”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脆弱的哀伤。
最后,诗人以“叹浮生似梦”总结自己的人生感悟,感叹人生的无常,试图通过音乐和高处的观察来排解愁苦。整首诗以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将自然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苔藏绿篆”意指:
A. 青苔像篆字一样美丽
B. 青苔藏匿在绿石下
C. 青苔隐藏着历史
D. 青苔生长得很快
“叹浮生似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疲惫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