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3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31:08
庵前谁为子磨博十换土,春莺巧啭忽当筵。共嗤白传辛勤甚,万唤千呼始上船。
在庵前,谁来为你磨制博饼的土呢?春天的黄莺在桌前轻快地鸣叫。大家都嘲笑白传的辛劳太过,千呼万唤之下,他才慢慢上了船。
白传的形象可能源于古代文人对勤奋、努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某些人的不理解和冷落。博饼作为一种民间游戏,常常与春天、喜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韩维,宋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作品多涉及自然、生活和人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性。
此诗创作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的追求与思考,表现了对辛勤劳动者的理解与同情。
这首诗通过对庵前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春莺在春天的晨光中欢快地鸣叫,给人以生机与希望。而在这样的环境中,白传却因过于辛劳而受到嘲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也让人思考努力工作的意义。诗中所传达出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辛苦劳作的人的同情,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注。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勤劳者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探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杜甫与韩维的作品均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杜甫更关注社会现实,而韩维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