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子夜四时歌 冬歌十七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1 18:23:57

诗句

夜半冒霜来,见我辄怨唱。

怀冰暗中倚,已寒不蒙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3:57

原文展示:

夜半冒霜来,见我辄怨唱。
怀冰暗中倚,已寒不蒙亮。

白话文翻译:

半夜时分,霜降临而来,见到我就开始怨唱。
我在暗处依靠冰冷的东西,已经寒冷得无法再透出光亮。

注释:

  • 冒霜:指霜降临,天气寒冷。
  • :常常,随即。
  • 怨唱:发出怨恨的歌声,表达对寒冷的不满。
  • 怀冰:怀抱冰冷,指感受到寒冷的状态。
  • 暗中倚:暗中依靠,指在黑暗中静静地倚靠着。
  • 已寒不蒙亮:已经感到寒冷,再也没有光亮,形容极度寒冷和黑暗。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确的典故,但“霜”、“冰”等字眼在古诗词中常用以象征寒冷、孤独、凄凉的意象,表达人们在冬季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生活于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诗歌风格逐渐转向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形成了“风骨”之美的特征。

创作背景:

“子夜四时歌”是反映四季变化和人们情感的诗作,冬歌部分则特别表现了冬季的寒冷和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孤寂与无奈。此诗或许是为了抒发在严冬中遭遇的孤独感,以及对温暖的渴望。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 冬歌十七首 其四》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刻画了冬夜的寒冷和孤独。诗的开头“夜半冒霜来”,让人感受到冬季的严酷,霜的出现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引导,预示着接下来将要诉说的内心感受。接下来的“见我辄怨唱”,则通过拟人手法,将霜赋予了情感,似乎在责怪诗人对冬天的无奈与怨恨。这种情感的转化,增添了诗的情感厚度,使得冬季的寒冷不仅是气候,更是心理上的一种孤独和无助。

“怀冰暗中倚”,在暗处依靠冰冷的东西,暗示诗人对寒冷的无奈与屈从,而“已寒不蒙亮”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绝望,似乎在暗示着光明和温暖的缺失,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霜、冰等元素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寒冷感,情感上则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反映了人性的脆弱与对温情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半冒霜来:夜半时分,凛冽的霜气开始降临,直接描绘出冬夜的寒意。
  • 见我辄怨唱:霜仿佛在责怪我,发出怨恨的歌声,暗示对景色的无奈与抱怨。
  • 怀冰暗中倚:在黑暗中依靠着冰冷的东西,表达极度的寒冷与孤独。
  • 已寒不蒙亮:寒冷已至,无法再透出光亮,象征着内心的无助与绝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霜赋予情感,体现自然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对仗:整体句式简练,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冬季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展现了人类在严酷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亦可引申为孤独和怨恨。
  • :代表冷漠和无情,暗示内心的绝望。
  • :象征黑暗与孤独,强调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冒霜”指的是什么现象? A. 下雨
    B. 下雪
    C. 霜降
    D. 风起

  2. “怀冰暗中倚”中的“怀冰”是什么意思? A. 拥抱冰
    B. 感受冰冷
    C. 与冰相伴
    D. 寻找冰

  3. 诗人表达对冬季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恼怒
    C. 无奈与孤独
    D. 宁静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描写夜景与思乡之情,意境相似。
  •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同样表现冬季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

诗词对比:

对比《子夜四时歌 冬歌十七首 其四》和《静夜思》,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寒冷与人内心的怨恨,后者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情感。两者都通过夜的意象传达了孤独,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相关查询

送温庭筠尉方城 送友人归宜春 横吹曲辞。骢马曲 赠水帘洞黄秀才 送马静山寄林晓山兄弟 塘下 减字木兰花 洮州健儿行 雷塘 晓过石马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促速 左不过 搭售 迁延日月 刀鸭 绝妙好辞 包含草的成语 包含润的词语有哪些 心烦意冗 清娱 弥缝其阙 洒狗血 穴宝盖的字 干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