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咏一百首·鼂错》

时间: 2025-05-04 03:53:01

诗句

危晁知不免,削楚虑空长。

东市哀朝服,西京号智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3:01

原文展示:

危晁知不免,削楚虑空长。
东市哀朝服,西京号智囊。

白话文翻译:

危晁知道自己难以逃脱,削减楚国的忧虑只是在空中长久徘徊。
东市上人们为朝廷的衣着而哀叹,西京则有人称号为智囊。

注释:

  • 危晁:危晁是指危急的时刻,意思是处于危险之中。
  • 削楚:削去楚国的忧虑,楚在这里指的是楚国,可能是指当时的某种困扰。
  • 朝服:朝廷的服装,通常指官员在朝会时所穿的正式衣服。
  • 智囊:指有智慧的人,能够提供谋略和建议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了古代政治与军事的背景,提到了楚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宗周,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政治家,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的诗风格豪放,语言朴实,内容多关注社会现实与政治时事。

创作背景:

《鼂错》是刘克庄的一首杂咏,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此表达对国家前途和士人命运的深切思考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时局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士人责任的思考。开头两句“危晁知不免,削楚虑空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国家的无奈与焦虑,似乎在暗示即使意识到危机也难以避免,而削减楚国的忧虑又是空洞无物的想法,反映出对现实的失望。

后两句“东市哀朝服,西京号智囊”则通过描绘市场和城市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士人对于国家的关切和无奈。东市的哀叹和西京的智囊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即使有智者存在,对国家的治理和未来依然感到无力。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局势的直面,也有对士人责任感的深刻反思,显示出刘克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危晁知不免:在危急的时刻,诗人意识到自己难以逃脱。
  2. 削楚虑空长:削减楚国的忧虑只是空谈,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3. 东市哀朝服:在东市,大家对朝廷的衰败感到悲哀。
  4. 西京号智囊:在西京,有人被称为智囊,意味着智慧的建议难以实施。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士人比作智囊,形象地表达其智慧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士人责任感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晁:象征着紧张与危机的时刻。
  • 东市: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悲哀。
  • 智囊:象征着智慧与才能,却也暗示了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市”主要指什么?

    • A. 市场
    • B. 朝廷
    • C. 学校
    • D. 战场
  2. 填空题:诗中“削楚虑空长”表达了对__的无奈。

  3. 判断题:诗中的“智囊”指的是无能的士人。(对/错)

答案:

  1. A
  2. 国家忧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沦陷后士人的忧虑与对未来的迷茫。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豪放与对人生的态度,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范启东哀辞 西山诗次李宾之韵 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 其二 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 其一 集句答若庸用来韵(二首) 集句答若庸用来韵(二首) 斋居次鸣治韵 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 戏简文量 戏简文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亢爽 下殇 犄角之势 鼓字旁的字 戟指嚼舌 各奔前程 鼎字旁的字 舌结尾的成语 碎翦 思前虑后 开疆辟土 牛字旁的字 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爬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微胤 骄兵悍将 包字头的字 浩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