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2:08
听雨
作者: 吴敦仁 〔清代〕
万籁萧然夜气清,窗前忽送雨声声。
滴残桐子凉犹逗,敲碎蕉心梦未成。
别院挑灯留一点,小楼欹枕到三更。
携琴试向中庭听,倍觉泠泠十指生。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气氛,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雨滴打在桐树上,凉意让人心神恍惚,像是打碎了蕉心中的梦境。在一处别院中,点亮了一盏灯,留恋这一刻,小楼的床榻上,已然到三更。诗人抱着琴,走到院中聆听这雨声,感受到指尖的清凉与灵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敦仁,生于清代,字子升,号白云,祖籍江南,擅长诗词,兼及书法。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静谧的雨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听雨》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情感的佳作。全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雨声,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开篇“万籁萧然夜气清”即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静谧的夜晚中,所有的声音都被雨声打破,带出一种孤独与沉思之感。
中间两句“滴残桐子凉犹逗,敲碎蕉心梦未成”则将雨声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桐子与蕉心的意象交织,体现出一种梦幻与现实的矛盾。诗人似乎在表达对过往梦境的追忆,而这种追忆又被现实的雨声所打断,显示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最后两句“携琴试向中庭听,倍觉泠泠十指生”则展现了诗人对雨声的细致聆听,琴声与雨声交融,指尖感受到的清凉象征着一种灵动与清新。这一幕不仅是对雨声的细腻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升华。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雨夜的感悟与思考,令人沉醉于这份宁静与清凉之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反映了对美好梦境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听雨》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吴敦仁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万籁萧然”是什么意思?
A. 人声鼎沸
B. 万物无声
C. 夜色朦胧
D. 清风徐来
“滴残桐子凉犹逗”中“桐子”指的是什么?
A. 桃子
B. 橙子
C. 桐树的果实
D. 树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都与《听雨》有着相似的主题,既关注自然景物,又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