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9:49
原文展示:
蓼红蘋白满汀洲,
去住心期不自由。
后夜何人最相忆,
一天明月两孤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红色的蓼草和白色的浮萍覆盖了整个滩涂。诗人心中对朋友的思念既想去见又不能自由地去。夜晚的星空下,谁最能想起我呢?这一轮明月照耀着两只孤舟,各自漂泊。
注释:
- 蓼红:指红色的蓼草,生长在水边,常见于江河湖泊。
- 蘋白:指白色的浮萍,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
- 汀洲:指水边的沙洲,诗中用来描绘风景。
- 去住:离开与停留,指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心情。
- 心期:心中期盼。
- 后夜:指夜晚,强调夜间的孤寂。
- 明月:月亮是思念和孤独的象征。
- 孤舟:指孤独的船,象征离别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明月”作为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常见于唐诗宋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复,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羊城别弟》创作于诗人与弟弟分别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羊城别弟》是一首充满思乡与思亲之情的古诗。开篇以自然景物入手,描绘了红蓼与白蘋交织的美丽画面,生动地反映出江南水乡的风光。风景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自然之美,更是为了烘托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用“去住心期不自由”一句,表达了他对亲人无法相见的无奈与渴望,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后两句则转向夜晚,诗人对思念的探讨不仅限于对弟弟的怀念,还引发了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思考。在这轮明月之下,孤舟漂泊,隐喻着人们在生活中各自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形成一种对比与统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蓼红蘋白满汀洲:红色的蓼草和白色的浮萍覆盖了滩涂,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
- 去住心期不自由: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弟弟的思念,同时又因离别而感到无奈与压抑。
- 后夜何人最相忆:夜晚,诗人思念的情绪愈发浓烈,心中疑问,究竟谁最能想念自己。
- 一天明月两孤舟:用明月和孤舟的意象传达出孤独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蓼草和浮萍比作人生的浮沉,体现人生的无常。
- 对仗:首尾两句的对称,形成了优美的节奏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象征:明月象征思念,孤舟象征孤独和漂泊,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蓼: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白蘋: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孤舟:象征漂泊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蓼红”和“蘋白”分别指什么?
- A. 红色的花和白色的草
- B. 红色的蓼草和白色的浮萍
- C. 红色的河流和白色的云朵
-
诗人最想念的人是谁?
-
诗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 杜甫:同样表达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陈复的《羊城别弟》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羊城别弟》更侧重于描写自然景物,渲染思念情感;而《静夜思》则直接抒发思乡之情和孤独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介绍诗词的基本技巧和鉴赏方法。
- 《唐诗三百首》:对比分析古代诗人的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