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0:48
平生气既凛冰霜,圣读潜心德愈光。
赏善每能击节,避人宁复解移床。
第知中垒序论语,谁测诗仙流夜郎。
有道固应黄发寿,何期竟不验长桑。
一生之中,气质如冰霜般清冷,圣人所读的书籍,潜心修德愈发光明。
欣赏善行时,总是能击节称赞,而避世隐居的人,又哪能轻易挪动床榻?
只知道《中庸》序和《论语》,谁能知道那位诗仙在夜郎的流逝?
有道理的人本应享有长寿,谁知却未能见到长桑的果实。
作者介绍:葛立方,南宋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挽诗是为悼念洪庆善郎中而作,表达了对其高洁品德和学识的追思,反映了当时对士人品格的推崇。
这首诗以清冷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悼念。开篇以“平生气既凛冰霜”一句,立刻塑造了洪庆善的高洁形象,仿佛他的气质能够与冰霜相提并论,显示出其人格的高尚。接着,诗人提到洪庆善的学识,强调他潜心修德,使得德行愈发光芒四射。这不仅是对逝者的赞美,也是对士人应有品格的呼唤。
诗中通过“赏善每能击节”一句,展示了洪庆善对善行的欣赏和赞美,表明其内心的高尚情操。后半部分转向哲理思考,通过对《论语》和《中庸》的提及,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并以“谁测诗仙流夜郎”抒发对李白的敬仰,暗示洪庆善在文化上的造诣。
最后,通过“有道固应黄发寿,何期竟不验长桑”,诗人感叹洪庆善的早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理想长寿的追求。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人生真谛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怀念友人,探讨了道德、学识与人生的关系,体现了对士人品德的崇高追求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平生气既凛冰霜”主要表达了什么?
“赏善每能击节”中的“击节”指的是什么行为?
诗中提到的“诗仙”指的是哪位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