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访茶村先生不值》

时间: 2025-04-26 23:29:53

诗句

十庙门西野草新,客来何处有风尘。

青山正好当斜照,白发无从觅此人。

家远不闻江上鹤,书成徒泣梦中麟。

陶公乞食将安往,应指鸡笼堕泪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9:53

原文展示

访茶村先生不值
——彭心锦

十庙门西野草新,
客来何处有风尘。
青山正好当斜照,
白发无从觅此人。
家远不闻江上鹤,
书成徒泣梦中麟。
陶公乞食将安往,
应指鸡笼堕泪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到访茶村,却未能见到所期望的先生的情景。
第一句:十座庙宇的门口,西边的野草刚刚长出新绿;
第二句:客人来了,哪里能找到风尘仆仆的踪影?
第三句:青山在斜阳中显得正好;
第四句:可惜白发苍苍的先生无从寻觅。
第五句:远离家乡,听不到江边的仙鹤鸣叫;
第六句:书信已经写成,只有在梦中哭泣着寻找那神兽。
第七句:陶渊明再度乞食,不知道要去往何方;
第八句:或许他会指着鸡笼,让我频频泪下。

注释

  • 十庙门:指庙宇的门,通常代表宗教或祭祀场所。
  • 风尘:形容旅途的艰辛与劳累。
  • 青山正好当斜照:描绘夕阳下的美丽自然景象。
  • 白发:象征年老、经历沧桑的人。
  • 江上鹤:指江边的仙鹤,常用作隐士或高人。
  • 梦中麟:麟是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美好的愿望。
  • 陶公:指陶渊明,隐士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
  • 鸡笼:可能暗指简单的生活与朴实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心锦,清代诗人,精通诗词,风格独特,擅长抒情和描绘自然景物。他的作品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到访茶村,期望与名士相会,却未能如愿,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诗歌鉴赏

《访茶村先生不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追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的开头“十庙门西野草新”描绘了诗人抵达茶村的情景,野草新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紧接着的“客来何处有风尘”则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与无奈。诗人原本期待在这片清幽的地方遇见一位智者或隐士,但现实却是“白发无从觅此人”,表现出一种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后面的几句“家远不闻江上鹤,书成徒泣梦中麟”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诗人远离故乡,难以听到那熟悉的声音,书信虽已写成,但却只能在梦中寻找心中的理想,反映出一种无奈的追寻。

最后的“陶公乞食将安往,应指鸡笼堕泪频”更是将隐士的生活与自己的理想结合,陶渊明作为隐士的象征,令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愈加深刻,同时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事无常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庙门西野草新:描绘了诗人到达茶村时的场景,野草新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 客来何处有风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风尘仆仆的思考,暗含期望与失落。
  • 青山正好当斜照:青山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矛盾形成鲜明对比。
  • 白发无从觅此人:体现了对理想人物的渴望,却无从寻觅的无奈。
  • 家远不闻江上鹤:远离故乡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
  • 书成徒泣梦中麟:书信已成,却只在梦中寻找理想,流露出一丝悲凉。
  • 陶公乞食将安往:借陶渊明的形象,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应指鸡笼堕泪频:鸡笼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暗示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泪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乞食,显示出简朴与追求。
  • 对仗:诗中有对称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青山、白发、江上鹤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思索,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与宁静,代表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 白发:象征着智慧与经历,暗示诗人对年老与失落的感慨。
  • 江上鹤:仙鹤常与隐士、超脱的生活联系,象徵理想和追求的遥不可及。
  • 鸡笼: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是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智慧
    C. 财富

  2. “青山正好当斜照”中“斜照”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3. 陶公乞食的“陶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陶宗仪
    C. 陶渊明的朋友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彭心锦的《访茶村先生不值》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彭心锦的作品更加强调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与反思,而陶渊明则更直接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云先生鲁叶殿丞交之父有隐节其居徽考秘则 安居道中 水调歌头·江涨解网雨 虞美人(在芜湖待仲甄巨卿未至作) 眼儿媚(中秋无月作) 西江月(为木樨作) 于飞乐(为海棠作) 洞仙歌(忆别) 殢人娇 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伦琴射线 伐结尾的成语 绞丝旁的字 雄姿英发 支字旁的字 乷发 惹草沾风 包含摛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兜头盖脑 竹字头的字 工字旁的字 黏皮带骨 晓达 扶病 炯炯有神 驾轻就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