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1: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1:39:23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夜晚游玩让人忘记了归去。掬起水来,月光在手中闪烁,玩弄花香,衣服上满是花香。兴致来了就无所谓远近,想要离开却又舍不得这美好的春色。向南望去,隐隐传来钟声,那楼台在苍翠的山影中深深地耸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掬水月在手”暗示了古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作者介绍: 于良史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和细腻的情感见长,反映了唐代盛世的繁华和诗人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一个夜晚写成,诗人置身于春山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因而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春山夜月》是一首描绘春夜自然美景的诗,诗人在春天的山中游玩,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夜晚的宁静使他忘却了归去的时间。诗的开头“春山多胜事”就直接引入了主题,强调春天山中美好的景象。接下来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水中的月光与花香的交融,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的兴致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表达了诗人心中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想要远行却又不舍春天的芬芳。最后一句“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则将视野拓展,似乎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思考,钟声的回响在宁静的夜晚显得尤为动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流连忘返的心境,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表达了人与自然的深情连接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掬水月在手”是指什么?
A. 手中有水 B. 手中有月光 C. 月亮在水中 D. 月光在手中
诗人“欲去惜芳菲”的意思是?
A. 想要离开却不舍得 B. 不想离开 C. 不在乎远近 D. 想要继续游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这首诗更加强调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孤寂。这两首诗虽然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分别体现了春与秋的不同意境。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 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