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7:45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承宫是琅邪地区的一个人,小时候家境贫困,八岁时就开始放猪。乡里有位名叫徐子的先生,通晓《春秋经》,教导了数百个学生。承宫经过徐子的家时,看到学生们在朗诵讲解,感到非常喜欢,于是忘记了自己在放猪。猪的主人因此感到奇怪,去寻找承宫,见到后想要打他。门下的学生们出面阻止,才让他免于鞭责。于是承宫留在徐子门下,苦心学习,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掌握了《春秋经》。
此诗无明确作者,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教育和个人修身的理念。
此诗描绘了一个对知识渴望的年轻人,因爱好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最终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知识,体现了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重要性。
《承宫樵薪苦学》通过承宫的故事,展现了对学问执着追求的精神。在诗中,承宫因听到徐老师的讲解而沉迷,忘记了放猪的责任,这一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重视。尽管他遭遇了猪主的惩罚,却也得到了门下生的保护,最终能够在徐子门下继续学习。诗的最后部分提到承宫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通晓了《春秋经》,展现了毅力和不懈追求的主题。
这种情节不仅让人感动,也引发了对教育和个人成长的思考。承宫的坚持和对知识的执着是值得钦佩的,体现了个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虽然平凡,但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激励着后人珍惜学习机会,努力追求理想。
整首诗强调了追求知识的重要性,表现了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毅力与决心。
承宫的家乡是哪个地区?
A. 齐国
B. 琅邪
C. 楚国
D. 燕国
承宫在多大年纪开始放猪?
A. 六岁
B. 八岁
C. 十岁
D. 十二岁
谁是承宫的老师?
A. 孟子
B. 徐子
C. 荀子
D. 老子
《承宫樵薪苦学》与《劝学》在主题上相似,前者通过具体人物故事来展现学习的艰辛与乐趣,而后者则更为直接地论述学习的必要性与价值。两者都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重视与追求,但表达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