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0:41
原文展示:
荒榛日莫倚筇时,叹息危亭北海碑。后辈但知尊字画,当年不得戍边垂。岂关贝锦有成祸,只恐干将不自奇。杜老惜才千古意,如今谁咏六公辞。
白话文翻译:
在荒芜的草丛中,日暮时分倚着竹杖,我叹息着站在北海碑前的危亭。后辈们只知道尊崇碑上的字画,却不知当年李邕未能戍守边疆的遗憾。难道是因为贝锦(指谗言)造成了祸端,还是担心干将(指宝剑)不够锋利而自愧不如?杜甫老先生对人才的珍惜是千古传颂的情怀,如今又有谁能吟咏那六公的辞章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儒家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栻在阅读李邕碑文后的感慨之作。李邕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碑文受到后世尊崇,但李邕本人却因政治斗争而未能实现戍守边疆的抱负。张栻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李邕的同情和对后世只重字画而不重人才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邕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忽视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诗中“荒榛日莫倚筇时”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才的被遗忘。“后辈但知尊字画,当年不得戍边垂”一句,直接批评了后世只重表面而不重实质的现象。最后两句通过对杜甫的提及,强调了对人才的珍惜和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李邕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忽视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诗中批评了后世只重表面而不重实质的现象,强调了对人才的珍惜和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荒榛日莫倚筇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繁华的都市 B. 荒凉的草丛 C. 热闹的市场 答案:B
“后辈但知尊字画”一句批评了什么现象? A. 后世只重艺术价值 B. 后世只重政治斗争 C. 后世只重历史研究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杜老”是指谁? A. 杜牧 B. 杜甫 C. 杜审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