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人书意》

时间: 2025-04-27 03:07:57

诗句

仲尼言正性,子舆言践形。

二者能自得,殆不为虚生。

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

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7:57

原文展示:

答人书意 邵雍 〔宋代〕 仲尼言正性,子舆言践形。 二者能自得,殆不为虚生。 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 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

白话文翻译:

孔子谈论正直的本性,子舆谈论实践的形态。 如果这两者能够自我领悟,那么人生就不算虚度。 与人交往若遵循道义,所感受到的若如民众的真诚。 即使面对三军在前,也无法凌驾于其上。

注释:

  • 仲尼:孔子的字。
  • 子舆:子思的字,孔子之孙,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 正性:正直的本性。
  • 践形:实践的形态,指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道德。
  • 殆:几乎,差不多。
  • 虚生:虚度一生。
  • 以道:遵循道义。
  • 民诚:民众的真诚。
  • 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这里泛指军队。
  • 莫得之凌:无法凌驾于其上。

诗词背景: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道德伦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这首诗是邵雍对友人的回信,表达了他对道德实践的重视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孔子和子思思想的引用,强调了道德本性和实践行动的重要性。邵雍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领悟并实践这两点,那么他的人生就不会是虚度的。诗中“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一句,强调了真诚交往和遵循道义的重要性,即使在面对强大的军队时,也无法动摇这种真诚和道义的力量。整首诗体现了邵雍对道德伦理的坚定信念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意义。

诗词解析:

  • 首句引用孔子和子思的思想,为全诗奠定了道德伦理的基调。
  • “二者能自得,殆不为虚生”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实践的重视,认为这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 “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强调了真诚交往和遵循道义的重要性。
  • “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通过对比,突出了真诚和道义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引用:通过引用孔子和子思的思想,增强了诗的说服力。
  • 对比:通过“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的对比,突出了真诚和道义的力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道德本性和实践行动的重要性,以及真诚交往和遵循道义的价值。通过引用经典和对比手法,邵雍传达了对道德伦理的坚定信念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

意象分析:

  • “仲尼言正性”:孔子谈论正直的本性,象征着道德的纯洁和高尚。
  • “子舆言践形”:子思谈论实践的形态,象征着行动的重要性和实践的价值。
  • “虽三军在前”:面对强大的军队,象征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气。

互动学习:

  1. 诗中提到的“仲尼”和“子舆”分别指的是谁? A. 孔子和子思 B. 孟子和荀子 C. 老子和《庄子》 D. 墨子和韩非子 答案:A

  2. 诗中“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与人交往要遵循道义,感受到民众的真诚 B. 与人交往要遵循法律,感受到民众的虚伪 C. 与人交往要遵循利益,感受到民众的真诚 D. 与人交往要遵循传统,感受到民众的虚伪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孔子言论,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中庸》中的子思言论,如“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诗词对比:

  • 与《论语》中的孔子言论对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与《中庸》中的子思言论对比,如“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强调真诚的价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论语》
  • 《中庸》
  • 《邵雍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饮酒乐 饮百花洲四首 饮百花洲四首 饮百花洲四首 饮百花洲四首 夜坐风雨忽至 夜读马援传感少游语 夜大风明日视新竹无恙 夜泊彭蠡风大作 夜泊城下大风雨友人约明日游芝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饮结尾的成语 苦中作乐 不惜代价 催趱 衣字旁的字 进贤进能 双人旁的字 惨无人理 接袂成帷 包含铓的词语有哪些 抚今悼昔 鼠字旁的字 雄鬼 鹵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沙飞 刀俎余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