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7:57
原文展示:
答人书意 邵雍 〔宋代〕 仲尼言正性,子舆言践形。 二者能自得,殆不为虚生。 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 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
白话文翻译:
孔子谈论正直的本性,子舆谈论实践的形态。 如果这两者能够自我领悟,那么人生就不算虚度。 与人交往若遵循道义,所感受到的若如民众的真诚。 即使面对三军在前,也无法凌驾于其上。
注释:
诗词背景: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道德伦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这首诗是邵雍对友人的回信,表达了他对道德实践的重视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孔子和子思思想的引用,强调了道德本性和实践行动的重要性。邵雍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领悟并实践这两点,那么他的人生就不会是虚度的。诗中“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一句,强调了真诚交往和遵循道义的重要性,即使在面对强大的军队时,也无法动摇这种真诚和道义的力量。整首诗体现了邵雍对道德伦理的坚定信念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意义。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道德本性和实践行动的重要性,以及真诚交往和遵循道义的价值。通过引用经典和对比手法,邵雍传达了对道德伦理的坚定信念和对真诚交往的推崇。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中提到的“仲尼”和“子舆”分别指的是谁? A. 孔子和子思 B. 孟子和荀子 C. 老子和《庄子》 D. 墨子和韩非子 答案:A
诗中“所交若以道,所感若民诚”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与人交往要遵循道义,感受到民众的真诚 B. 与人交往要遵循法律,感受到民众的虚伪 C. 与人交往要遵循利益,感受到民众的真诚 D. 与人交往要遵循传统,感受到民众的虚伪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