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还杜子野诗卷》

时间: 2025-05-13 04:29:39

诗句

老眼昏花废课程,小窗久矣断书声。

夜来忽得君诗卷,自起挑灯读到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4:29:39

还杜子野诗卷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老眼昏花废课程,小窗久矣断书声。
夜来忽得君诗卷,自起挑灯读到明。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大了,眼睛模糊,已经不再读书。小窗户旁,已经很久没有书声响起。昨夜忽然收到你的诗卷,自己点亮油灯,读到天明。

注释:

  • 老眼昏花: 年纪大了,眼睛视力模糊。
  • 废课程: 读书的功课已经荒废。
  • 小窗: 小窗户,象征封闭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孤寂。
  • 断书声: 没有读书的声音,表示缺乏学习生活的乐趣。
  • 挑灯: 点亮油灯,表示夜里读书的情景。

典故解析:

  • 杜子野: 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他以诗作闻名,诗风沉郁,常表达对时局的关心。这里提到杜子野,可能是对他作品的赞赏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宋代杰出的诗人,以其豪放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富有哲理和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年,反映了作者对已逝青春和读书时光的怀念。书卷的出现,唤起了他对过往学习生活的追忆与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晚年对学习和读书生活的感慨。首句“老眼昏花废课程”,不仅直白地展示了作者的年迈和视力衰退,也隐含了对自己曾经努力学习的反思,流露出一丝惋惜。接着“断书声”的描绘,强化了这种失落感,显示出他与书本的隔离,仿佛在暗示着知识的流失与精神的孤独。

而后半部分的转折则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夜来忽得君诗卷”,这一句既是对朋友的寄托,也是一种文学的救赎。朋友的诗卷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孤寂的夜晚。诗的最后一句“自起挑灯读到明”,不仅展示了他对诗歌的痴迷和热爱,也象征着即使在岁月的侵蚀下,知识和文化依然能够给予人力量和光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既有个人情怀,也蕴含了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眼昏花废课程: 表达了老年时光的感慨,眼睛视力不佳意味着学习的困难。
    • 小窗久矣断书声: 暗示与书本的隔离,生活的单调。
    • 夜来忽得君诗卷: 触发了对文学的回忆,带来了新的灵感。
    • 自起挑灯读到明: 体现出对阅读的热爱和不懈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 “老眼昏花”与“断书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用“灯”象征知识和希望。
  • 主题思想: 反映了知识的珍贵和友谊的力量,展现了在孤独中依然追求文化的精神。

意象分析:

  • : 代表知识的光芒和希望。
  • : 象征知识与学习,承载着个人的成长与追求。
  • : 暗示孤独与思考,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眼昏花”意指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视力模糊
    • C. 眼睛明亮
    • D. 读书声响
  2. “挑灯读到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厌倦
    • B. 喜悦
    • C. 对知识的渴望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还杜子野诗卷”和杜甫的《春望》,可以发现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社会现实与历史沧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借眠庵题壁四首 其二 次韵吕芳卿春游 寄长儿韵语 其六 懊恼曲 上元滕阁宴二首 其二 壬戌秋录囚晚行宁州道中追录 厅斋消夏 其五 奉题常理斋大兄殉节诗后 其一 泊真州新河亭 赋胡明府归乐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上得天下 卑以自牧 草字头的字 干字旁的字 拉活儿 执法无私 竞选 读破句 丶字旁的字 什不闲 包含檄的词语有哪些 臭不可闻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置诸高阁 瓦字旁的字 忉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