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汝阴宰孙寺丞》

时间: 2025-05-02 22:48:07

诗句

艑郎唱橹燕尾下,颍水落日蛇鳞生。

绿蒲被岸渔网举,黄鸟啄葚缲车鸣。

吏无诟租官正来,不借鲂鱮与吏烹。

馈吏人情见里党,官非喜慢知官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48:07

原文展示

送汝阴宰孙寺丞
艑郎唱橹燕尾下,
颍水落日蛇鳞生。
绿蒲被岸渔网举,
黄鸟啄葚缲车鸣。
吏无诟租官正来,
不借鲂鱮与吏烹。
馈吏人情见里党,
官非喜慢知官清。

白话文翻译

送你去担任阴宰的孙寺丞,
小船上的青年正在划桨,燕尾船缓缓驶下。
在颍水边,落日照耀着水面,似乎在呈现出蛇鳞般的光影。
岸边的绿蒲被渔网撑起,
黄鸟在啄食桑葚,车轮边传来它们的鸣叫声。
官吏不应因为租税而受指责,
更不应该用鲂鱼和鱮鱼来与官员一起烹煮。
馈赠官吏的人情在里坊中显露,
若官员不喜慢待,才能知道官场的清明。

注释

  • 艑郎:小船的年轻船夫。
  • 唱橹:划桨时的声音。
  • 燕尾:形容船的样子,像燕子的尾巴。
  • 颍水:指颍河,流经今安徽省和河南省一带。
  • 蛇鳞生:比喻水面波光粼粼,像蛇的鳞片。
  • 绿蒲:水边的芦苇。
  • 黄鸟:指黄雀,形容鸟类的叫声。
  • 吏无诟租:官吏不应因租税而受到指责。
  • 鲂鱮:两种鱼,常用于形容宴席上的佳肴。
  • 馈吏人情:指馈赠给官吏的礼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松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早年经历坎坷,但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蕴含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送汝阴宰孙寺丞》写于梅尧臣送别好友孙寺丞之际,朋友即将担任官职,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对前途的期待,同时表达了对官场清明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颍水边的自然美景与社会风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寄托。开头两句描绘了小船在水面上轻快行驶的情景,结合了水与日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观。“绿蒲被岸渔网举,黄鸟啄葚缲车鸣”描绘了岸边生机勃勃的生态,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这种自然美与对友人的祝福交织,使得全诗充满了温情。

后面几句则转向对官场的思考,诗人对官吏的期待与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表达出他希望友人在新的官职上能够保持清白和正直的愿望。诗人用“吏无诟租”强调官员应不因租税而遭受指责,反映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隐含着对社会人情与官场清明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关怀,体现出他作为诗人的理想与抱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艑郎唱橹燕尾下:描绘小船上的船夫正在划桨,船缓缓驶下,生动展现出水上活动的场景。
  2. 颍水落日蛇鳞生:落日的光辉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似蛇鳞般闪烁,体现出自然的美丽。
  3. 绿蒲被岸渔网举:绿蒲在岸边被渔网托起,生动地描绘出渔民的生活景象。
  4. 黄鸟啄葚缲车鸣:黄鸟啄食桑葚的声音,增加了自然的生气与活力。
  5. 吏无诟租官正来:表达对官吏的不满与期许,强调应公正对待租税问题。
  6. 不借鲂鱮与吏烹:希望官员能拒绝贪婪之心,保持清白。
  7. 馈吏人情见里党:官场中的人情世故,暗示官员之间的关系与利益。
  8. 官非喜慢知官清:希望官员能以清明的态度面对人际关系,保持良好风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蛇鳞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水面光影。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官场清明的渴望,体现出诗人关心社会现象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变化,体现自然的美。
  • :象征自由与生机,增添诗的活力。
  • 官吏:代表社会的阶层与人情世故,反映出对官场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

    • A. 山川
    • B. 河流
    • C. 花草
    • D. 天空
  2. 诗人希望官员应该如何对待租税问题?

    • A. 公正
    • B. 轻视
    • C. 贪图
    • D.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黄鸟”指的是:

    • A. 黄鹂
    • B. 黄雀
    • C. 黄鹤
    • D. 黄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送汝阴宰孙寺丞》 vs. 杜甫《春望》

梅尧臣的诗歌更多着眼于对友人的祝福与社会风气的思考,而杜甫的《春望》则是在战乱背景下对国事的忧虑与思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梅尧臣的作品相对温和清新,杜甫则更加沉重与忧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选》
  • 《宋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古意六首 醉后 题酒店壁 初春 咏怀 赠程处士 石竹咏 秋夜喜遇王处士 野望 点绛唇 旅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附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士林布 老生常谈 无为自化 锵金鸣玉 氏字旁的字 远躅 耂字旁的字 鹅行 蚁鼻之缺 爪字旁的字 孤老 花根本艳 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大吹法螺 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