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

时间: 2025-05-21 20:22:27

诗句

有虞有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

绿针剌水农事起,重华愁早从此始。

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

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

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倡为社仓首建溪,肝江吴札承君师。

伯霜仲雪发尔私,支奇雹魃手莫施。

活几侲子几冻黎,诏子又孙孙又子。

个是重华圣人意,无论十世百千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22:27

原文展示:

有虞有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
绿针剌水农事起,重华愁早从此始。
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
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
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倡为社仓首建溪,肝江吴札承君师。
伯霜仲雪发尔私,支奇雹魃手莫施。
活几侲子几冻黎,诏子又孙孙又子。
个是重华圣人意,无论十世百千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有虞和宋两个朝代的繁荣,强调了两个圣人(即统治者)一心为民的情怀。诗中提到农事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忧愁,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秋天的黄云映衬着丰收的景象,但重华却对此心怀忧虑。经过二十八年的统治,诗人感叹光阴在忧愁中流逝。提到丞相与常平使者之间的默契,表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同时,倡导社仓建设,寄托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提出无论世代变迁,重华的圣人之志始终不变。

注释:

  • 有虞有宋:指的是有虞氏和宋朝,象征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统治者。
  • 重华:指的是统治者,可能是指某位皇帝。
  • 绿针剌水:比喻农田的生长。
  • 天颜:指天子的面容,代表国家的安危。
  • 社仓:指的是粮仓,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设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尤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需要重视农事和民生的关键时刻。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浓厚的历史感和对民生的深刻洞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开篇提到有虞和宋两个朝代的双重华丽,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通过描绘农事的兴起,诗人揭示了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秋天丰收的季节,带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在诗中,重华的忧愁似乎贯穿始终,象征着统治者对民生的无尽关切。诗人通过“二十八年临玉座”的感慨,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责任的沉重。尽管有丞相和使者的辅佐,国家的安宁依然是情感的重心。

最后,以“无论十世百千世”的坚定信念,表达了重华的理想与愿景,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虞有宋双重华:回顾历史,强调两个朝代的繁荣。
  • 两圣一心民一家:两个统治者齐心协力,期望民众和谐共处。
  • 绿针剌水农事起:描写农业开始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 重华愁早从此始:统治者对未来的忧虑从此开始。
  • 黄云登场万宝秋:秋季丰收,象征着国家富庶。
  • 重华对天失却愁:即便丰收,统治者仍心存忧虑。
  • 二十八年临玉座:回忆自己在位的时间,感叹光阴流逝。
  • 太半光阴愁里过:大部分时间都在忧愁中度过。
  • 天颜忧喜丞相知:天子的情绪与丞相的理解,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 常平使者陈便宜:常平使者的工作是为了民众的安康。
  • 倡为社仓首建溪:提倡建立社仓,保障民生。
  • 肝江吴札承君师:诗人以肝胆相照的方式表达对君主的忠诚。
  • 伯霜仲雪发尔私:提到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影响。
  • 支奇雹魃手莫施:希望不再遭受自然灾害。
  • 活几侲子几冻黎:呼吁关注民众的生死存亡。
  • 诏子又孙孙又子:强调传承与希望。
  • 个是重华圣人意:重华的理想与追求。
  • 无论十世百千世:强调理想的永恒不变。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比如将农事与忧愁相对照,突出社会矛盾。
  • 象征:重华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体现出诗人的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与责任,表现出对社会安定与繁荣的美好向往,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华: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农事:代表民众生活的基础。
  • 黄云:象征秋收,富庶之象。
  • 社仓:粮仓,保障民生的重要设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朝代分别是什么?

    • A. 有虞和宋
    • B. 唐和宋
    • C. 明和清
  2. 诗人对统治者的态度是什么?

    • A. 忽视
    • B. 批评
    • C. 关怀
  3. 诗中提到的“社仓”主要是为了保障什么?

    • A. 战争物资
    • B. 民众生活
    • C. 文化事业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民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草的生命力象征人的生死轮回,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久疾 纸墨皆渐竭戏作 兀兀 夜游宫(宫词) 记梦 述志 东坡像赞 乙卯重五诗 老学庵北窗杂书七首 其四 病愈小健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皮 谬迂 描写夜晚的诗句现代诗_夜晚现代诗精选 研讲 持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持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九阍虎豹 禾字旁的字 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4个火念什么字_4个火的汉字解析与拼音学习 业字旁的字 包含靴的词语有哪些 牛眠龙绕 丁字旁的字有哪些?带丁的汉字大全 绅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绅的读音与用法详解 力字旁的字 攻乎异端 龜字旁的字 一沐三捉发 四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