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38
原文展示:
电挟雷声迅,风将雨脚多。须臾寂无有,造化果如何。饥鼠撼帏竹,哀蛩语径莎。披衣起中夜,有感寄长歌。
白话文翻译:
雷电伴随着轰鸣声迅速划过,风带来了密集的雨点。转眼间一切又归于寂静,大自然的造化真是难以捉摸。饥饿的老鼠摇动着竹帘,悲伤的蟋蟀在草丛中低语。我披上衣服在半夜起身,心中有所感触,写下这首长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绍文,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感慨的深刻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诗人被自然现象所触动,从而引发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雷雨交加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电挟雷声迅,风将雨脚多”生动地描绘了雷雨的迅猛,而“须臾寂无有”则突显了自然变化的迅速和不可预测。后两句通过“饥鼠撼帏竹,哀蛩语径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观察,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最后,诗人“披衣起中夜,有感寄长歌”,表达了他被自然所触动,从而产生的创作冲动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雷雨交加的自然景象,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电挟雷声迅”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雷电伴随着轰鸣声迅速划过 B. 风带来了密集的雨点 C. 饥饿的老鼠摇动竹帘 D. 悲伤的蟋蟀在草丛中低语
诗中“须臾寂无有”表达了什么? A. 自然变化的迅速和不可预测 B. 对大自然造化的敬畏 C. 生命的脆弱性 D. 生命的哀愁
诗中“披衣起中夜,有感寄长歌”表达了什么? A. 诗人被自然所触动,从而产生的创作冲动 B. 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 C.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D. 对自然造化的敬畏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与该诗词主题或风格相近的其他诗作,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诗词对比: 展示同一题材或不同诗人的作品对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与张绍文的《即事 其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宋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