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陈情上知己》

时间: 2025-08-11 17:32:06

诗句

性与才俱拙,名场迹甚微。

久居颜亦厚,独立事多非。

刻骨搜新句,无人悯白衣。

明时自堪恋,不是不知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17:32:06

原文展示:

陈情上知己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性与才俱拙,名场迹甚微。
久居颜亦厚,独立事多非。
刻骨搜新句,无人悯白衣。
明时自堪恋,不是不知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性格和才能的不满与自省,认为自己在才华和声名上都很平庸。长久以来,自己在世俗的环境中也变得厚重,然而独自一人时却常常遭遇非议。虽然努力去创造新的诗句,却无人怜悯着他这种清白之身。明理的时代,本应有所追求,但并不是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注释:

字词注释:

  • 性与才俱拙:性格与才能都很平庸。
  • 名场迹甚微:名声和经历都非常微薄。
  • 久居颜亦厚:长久生活在世俗中,变得厚重。
  • 独立事多非:独自一人时,遭受了许多非议。
  • 刻骨搜新句:努力去创作新的诗句。
  • 无人悯白衣:无人怜悯自己这份清白。
  • 明时自堪恋:明理的时代,自然令人向往。
  • 不是不知机:并不是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具体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唐代士人生活状态的反映,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多样,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们在社会上追求声名和地位的时期。作者可能是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后,感受到自身才能的平庸和对社会的无奈。

诗歌鉴赏:

《陈情上知己》是一首充满自省与感慨的作品。诗中,刘得仁以直白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才华与品德上的平庸,反映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以“性与才俱拙”开篇,直指自己的不足,语言朴实无华,却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自责。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长久以来在世俗环境中生活的结果,心灵逐渐厚重,独处时却常常受到非议,这种矛盾感使人倍感痛苦。

在“刻骨搜新句,无人悯白衣”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创作的执着与孤独,尽管努力去创作出新的诗句,却无人理解与欣赏,白衣象征着诗人的清白与纯洁,反映出社会对真诚创作的冷漠。最后两句则表明了即便明理的时代令人向往,诗人却并非不懂得社会的规则与道理,这种无奈与自省充满了诗的底蕴。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简练,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也折射出当时士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反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性与才俱拙:自谦,表明自己性情与才能都不出众。
  2. 名场迹甚微:强调自己在世俗中的名声和经历都极其微薄。
  3. 久居颜亦厚:长时间的生活在世俗中,使自己变得厚重,缺少清新之气。
  4. 独立事多非:独自一人时,遭遇了许多非议与质疑。
  5. 刻骨搜新句:努力去创作新的诗句,追求文学的创新与突破。
  6. 无人悯白衣:对自身清白的无奈,感叹社会对真正才华的不理解。
  7. 明时自堪恋:明理的时代应该是令人向往的。
  8. 不是不知机:并非对社会的规则无知,而是无奈于自身的处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衣”比喻诗人的清白与纯洁。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反复:通过反复强调自己的平庸,加深读者的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省与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展现了对真诚创作的追求和对无奈处境的深刻体会,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性与才:象征人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
  • 白衣:象征诗人的清白与高尚。
  • 明时:象征理想中的社会状态。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的思考,也折射出对社会环境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追求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得仁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白衣”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清白与纯洁
    C) 声名
    D) 朋友

  3. 诗人对自身才能的看法是? A) 自信
    B) 平庸
    C) 出众
    D) 不在乎

答案:

  1. C) 刘得仁
  2. B) 清白与纯洁
  3. B) 平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陈情上知己》均表达了对个人境遇的思考,前者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 《登高》则以更宽广的视野,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豪情与悲壮,形成了与《陈情上知己》的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陈情上知己》的诗意和情感。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临江仙 怀友 临江仙二十首 其十九 偶感 临江仙 题山园遥青阁 临江仙 其三 寄怀雪兰、蕊渊、林风、畹兰诸秭妹 临江仙 其二 临江仙•次韵答孤桐 临江仙 临江仙 临江仙 寄简西峃 临江仙八首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尺枉寻直 斤字旁的字 寡凫单鹄 乡化 神动色飞 反革命 团茅 爪字旁的字 心去难留 毋字旁的字 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字头的字 赃私狼藉 老马恋栈 塔头 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