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31
剥落残碑认短铭,
舍人书体出天廷。
吾从字画徵旁刻,
大泰山铭小孝经。
脱脱已罢巙巙卒,
谁是平章至正秋。
一记不传名姓在,
朔方剩有断碑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残破的碑刻,试图辨认其上短小铭文的情景。诗中提到的“舍人书体”指的是一种书法风格,仿佛是来自天庭的仙气。诗人从旁边的字画中寻求灵感,想起了大泰山的铭文和小孝经的字句。时光已逝,脱脱的功业已成往事,谁能在这个清秋时节成为平章(清官)呢?在这段历史中,有些名字和事迹已经被遗忘,而在北方只有那断裂的残碑仍在。
江标,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尤其是五律和七律。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常常结合历史典故,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这首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为清王朝的盛期,诗人在追忆历史的同时,也对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产生感慨。诗中提及的碑刻和铭文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残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探寻和对过往的追忆。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剥落的残碑”和“短铭”,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既有对文人墨客的敬仰,也有对历史无情流逝的惋惜。
通过“舍人书体出天廷”,诗人将书法与天界相联系,显示了对艺术的崇敬。接下来的“大泰山铭小孝经”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文化结合,表达了对传统的传承与珍视。最后,诗人感叹历史的遗忘,强调了“名姓”难以传承的无奈。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也愈发浓烈,形成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沉思。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和事迹的怀念,同时也对当今社会的治理与文化的遗失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舍人书体”指的是什么?
a) 书法风格
b) 诗人的朋友
c) 古代的名将
d) 书籍的名称
“朔方剩有断碑留”中的“朔方”指的是哪里?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诗中提到的“大泰山铭”象征着什么?
a) 古代名将
b) 文化的高峰
c) 诗人的家乡
d) 破碎的历史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