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3:16
作者: 祖无择 〔宋代〕
羌虏奸诛轸圣忧,
出师十万拥貔貅。
朝迁命将诗书府,
廊庙论兵帷幄筹。
舜后舞干期振旅,
汉臣投笔待封侯。
宣王六月存周雅,
愿继徽声颂国猷。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羌族叛乱,朝廷对此忧心忡忡,出征的军队达到十万,气势如貔貅般强大。朝廷频繁更换将领,诗书府的命令也在不断调整,官员们在廊庙中讨论军事策略。舜帝时代的将士们舞干振旅,而汉朝时期的文人则希望通过投笔入仕得到封侯。宣王在六月时仍然保留周朝的雅韵,希望能够继续传承国家的美德和声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祖无择,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对国家和人民命运有深刻的思考,作品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将士和文人的期待与支持。
《夏州叛》是一首充满历史沉重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羌族叛乱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的开头以“羌虏奸诛轸圣忧”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紧迫的氛围,羌族的侵扰使得朝廷陷入忧虑之中。随后,诗人描绘了出征的壮阔场面,“出师十万拥貔貅”,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军力,但这种强大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忧虑。
中间部分提到朝廷的频繁更换将领和讨论军事策略,反映了对战争的重视和无奈。舜帝和汉朝文人的提及,则是对古代治国理政理想的追溯,表现出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以及对现状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问题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希冀,既有对英雄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深思,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国家的安危、历史的传承和个人的抱负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忧虑,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外族是谁?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舜后舞干”是指___帝时代的将士们。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情绪。(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