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蝶恋花·别范南伯》

时间: 2025-05-12 08:27:50

诗句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8:27:50

原文展示: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宋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愁恨化作了春夜的细雨,增添了春江的水流,无情地向东流去。柔弱的柳枝系不住船只,我为你愁苦至极,听着船橹的声响。你到了南徐的芳草渡口,想必会去寻找春光,依然走在当年的那条路上。在后夜独自回首时,我感到怜惜,因为无数的乱山遮挡了视线,无法看到你。

注释:

  • 刬地:无情地,毫不留情地。
  • 鸣橹:船橹划水的声音。
  • 南徐: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 芳草渡:地名,指渡口,常用来比喻离别的地点。
  • 后夜:深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年—1206年),字济翁,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离别之情和田园风光。这首《蝶恋花·别范南伯》是他在与友人范南伯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杨炎正与友人范南伯分别时所作,通过描绘春夜的雨、江流、柳枝等意象,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离愁别绪。词中“离恨做成春夜雨”一句,巧妙地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别范南伯》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词中“离恨做成春夜雨”一句,巧妙地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春夜、江流、柳枝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离别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恨做成春夜雨”:离别的愁恨化作了春夜的细雨,增添了春江的水流,无情地向东流去。
  2.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春雨增添了江水,江水无情地向东流去,象征着离别的无情和不可挽回。
  3. “弱柳系船都不住”:柔弱的柳枝系不住船只,比喻诗人无法留住即将离去的友人。
  4. “为君愁绝听鸣橹”:我为你愁苦至极,听着船橹的声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
  5. “君到南徐芳草渡”:你到了南徐的芳草渡口,指友人即将到达的目的地。
  6.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想必会去寻找春光,依然走在当年的那条路上,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和期待。
  7. “后夜独怜回首处”:在后夜独自回首时,我感到怜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
  8. “乱山遮隔无重数”:无数的乱山遮挡了视线,无法看到你,象征着离别的遥远和无法逾越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离恨做成春夜雨”将离别的情感比喻为春夜的细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拟人:“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中的“刬地”赋予了江水无情的行为,增强了离别的无情感。
  • 对仗:“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中的“弱柳”与“为君”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通过对春夜、江流、柳枝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离别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春夜雨:象征离别的愁恨和不可挽回的情感。
  • 春江:象征离别的无情和不可挽回的距离。
  • 弱柳:象征诗人无法留住即将离去的友人。
  • 鸣橹:象征离别的声音和不可挽回的距离。
  • 芳草渡:象征离别的地点和不可挽回的距离。
  • 乱山:象征离别的遥远和无法逾越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杨炎正 B. 范南伯 C. 苏轼 D. 辛弃疾 答案:A

  2. “离恨做成春夜雨”中的“离恨”指的是: A. 春天的雨水 B. 离别的愁恨 C. 春天的江水 D. 离别的声音 答案:B

  3. “弱柳系船都不住”中的“弱柳”象征着: A. 诗人无法留住即将离去的友人 B. 春天的江水 C. 离别的声音 D. 离别的地点 答案:A

  4. “君到南徐芳草渡”中的“南徐”指的是: A. 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B. 春天的江水 C. 离别的声音 D. 离别的地点 答案:A

  5. “乱山遮隔无重数”中的“乱山”象征着: A. 离别的遥远和无法逾越的距离 B. 春天的江水 C. 离别的声音 D. 离别的地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通过梦境来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苦。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蝶恋花·别范南伯》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词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杨炎正的词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词则更注重对梦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杨炎正的《蝶恋花·别范南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词的风格和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杨炎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欲雨 赋得风动万年枝 赠曹元宰守漳州 秦淮曲 玉蝶梅花二首 其二 醒梅 玉蝶梅花二首 其一 醉梅 过延陵道 泰伯乡 惠山杂诗三首 其二 惠山杂诗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包含跗的词语有哪些 丧庭 西字头的字 肀字旁的字 打谩评跋 宁体便人 浮筒 紫藤 卖刀买牛 左道旁门 难于上天 两点水的字 看破 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很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