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3:05
原文展示
霞
徐夤 〔唐代〕
天际何人濯锦归,偏宜残照与晨晖。
流为洞府千年酒,化作灵山几袭衣。
野烧焰连殊赫奕,愁云阴隔乍依稀。
劳生愿学长生术,餐尽红桃上汉飞。
白话文翻译
天边是谁洗过的锦缎归来,特别适合残阳和晨光的照耀。
它流动起来像是洞府中的千年美酒,化作灵山上的几层衣裳。
野火燃烧的火焰连绵不断,异常显赫,忧愁的云层阴暗隔绝,突然变得模糊。
辛苦的生活让我渴望学习长生不老的技艺,吃尽红桃后飞向天空。
注释
- 濯锦归:比喻晚霞如洗过的锦缎归来。
- 残照与晨晖:指夕阳和晨光。
- 洞府千年酒:比喻晚霞如洞府中的美酒,经久不衰。
- 灵山几袭衣:比喻晚霞如灵山上的衣裳,层层叠叠。
- 野烧焰连殊赫奕:形容野火燃烧的火焰非常显赫。
- 愁云阴隔乍依稀:形容云层阴暗,隔绝视线,突然变得模糊。
- 劳生愿学长生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 餐尽红桃上汉飞:比喻吃尽红桃后飞向天空,寻求长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晚霞的美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晚霞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晚霞的绚丽多彩和神秘莫测。首联以“濯锦归”形容晚霞如洗过的锦缎,特别适合夕阳和晨光的照耀,形象生动。颔联将晚霞比作洞府中的千年美酒和灵山上的衣裳,寓意其经久不衰和层层叠叠的美感。颈联通过野火和愁云的对比,增强了晚霞的显赫和神秘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通过“餐尽红桃上汉飞”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际何人濯锦归:以“濯锦归”比喻晚霞,形象生动。
- 偏宜残照与晨晖:强调晚霞特别适合夕阳和晨光的照耀。
- 流为洞府千年酒:将晚霞比作洞府中的美酒,经久不衰。
- 化作灵山几袭衣:将晚霞比作灵山上的衣裳,层层叠叠。
- 野烧焰连殊赫奕:形容野火燃烧的火焰非常显赫。
- 愁云阴隔乍依稀:形容云层阴暗,隔绝视线,突然变得模糊。
- 劳生愿学长生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 餐尽红桃上汉飞:比喻吃尽红桃后飞向天空,寻求长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濯锦归”、“洞府千年酒”、“灵山几袭衣”等,形象生动。
- 对仗:如“残照与晨晖”、“野烧焰连殊赫奕”等,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晚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濯锦归:比喻晚霞如洗过的锦缎。
- 洞府千年酒:比喻晚霞如洞府中的美酒。
- 灵山几袭衣:比喻晚霞如灵山上的衣裳。
- 野烧焰连殊赫奕:形容野火燃烧的火焰非常显赫。
- 愁云阴隔乍依稀:形容云层阴暗,隔绝视线,突然变得模糊。
- 餐尽红桃上汉飞:比喻吃尽红桃后飞向天空,寻求长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濯锦归”比喻的是什么?
A. 晚霞
B. 晨光
C. 夕阳
D. 野火
- 诗中“洞府千年酒”比喻的是什么?
A. 晚霞
B. 晨光
C. 夕阳
D. 野火
- 诗中“灵山几袭衣”比喻的是什么?
A. 晚霞
B. 晨光
C. 夕阳
D. 野火
- 诗中“餐尽红桃上汉飞”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C. 对夕阳的喜爱
D. 对晨光的喜爱
答案:
- A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表达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徐夤《霞》与李白《望庐山瀑布》: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夤的诗更注重比喻和意象的运用,而李白的诗则更注重直接描绘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