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读离骚经》

时间: 2025-04-26 15:37:51

诗句

湘江滨,湘江滨,兰红芷白波如银,终须一去呼湘君。

问湘神,云中君,不知何以交灵均。

我恐湘江之鱼兮,

死后尽为人。

曾食灵均之肉兮,个个为忠臣。

又想灵均之骨兮终不曲。

千年波底色如玉,

谁能入水少取得,香沐函题贡上国。

贡上国,

即全胜和璞悬璃,垂棘结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51

原文展示:

湘江滨,湘江滨,兰红芷白波如银,
终须一去呼湘君。问湘神,云中君,
不知何以交灵均。我恐湘江之鱼兮,
死后尽为人。曾食灵均之肉兮,个个为忠臣。
又想灵均之骨兮终不曲。
千年波底色如玉,谁能入水少取得,
香沐函题贡上国。贡上国,即全胜和璞悬璃,
垂棘结绿。

白话文翻译:

在湘江边上,湘江边上,兰花红,芷草白,波光如银。
终究要离去,呼唤湘君。我向湘神询问,那在云中的君,
不知如何与灵均交往。我担心湘江的鱼啊,
死后都变为人。曾经吃过灵均的肉啊,个个都是忠臣。
再想灵均的骨头啊,终究不会屈曲。
千年波底的颜色如玉,谁能少有机会入水获得,
香气沐浴的函题贡上国。贡上国,就是全胜和璞悬璃,
垂棘结绿。

注释:

  • 湘江:指湘江,位于中国湖南省,是著名的江河,古代诗人常借此表达情感。
  • 兰红芷白:形容花草的颜色,兰花红、芷草白,意在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
  • 灵均:指屈原,古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因忠诚和才华而被后人敬仰。
  • 贡上国:指向上天进贡,表达对神明的敬仰与祈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以其高超的诗才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读离骚经》旨在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和忠诚的深刻思考。贯休在唐代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政治动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湘江的意象寄托着对忠臣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贯休的《读离骚经》通过湘江这一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屈原的深厚敬意与对忠诚的思考。开篇描绘湘江的美丽,伴随着兰花和芷草的色彩,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而又诗意的画面。接着,作者通过呼唤湘君,表达了对屈原的追忆与对神明的敬仰,隐喻着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

诗中反复提到的“灵均”,不仅是对屈原的直接指代,更是对忠臣精神的肯定。尤其是“曾食灵均之肉,个个为忠臣”,则深刻揭示了忠诚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令人深思。贯休在诗中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中忠诚者的期盼和钦佩。

结尾部分,诗人将湘江的波底与玉的颜色相提并论,象征着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深厚。诗中“谁能入水少取得”,既传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也折射出实现理想的艰难。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融合了对人生、忠诚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江滨,湘江滨:反复叠句,强调湘江的美丽和重要性。
  2. 兰红芷白波如银:描绘自然景色,使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3. 终须一去呼湘君:表达离别的情感,呼唤湘君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4. 问湘神,云中君:对神明的询问,表现出对神秘与理想的向往。
  5. 我恐湘江之鱼兮,死后尽为人:忧虑忠诚者的结局,体现出忠诚与背叛的矛盾。
  6. 曾食灵均之肉兮,个个为忠臣:强调忠臣的价值与历史的延续。
  7. 千年波底色如玉: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厚。
  8. 香沐函题贡上国:表达对理想国度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光比喻为银,生动形象。
  • 拟人:湘江被赋予人性,呼唤湘君,表现出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兰红芷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湘江为背景,表达了对屈原及其忠诚精神的赞美,探讨了忠诚、理想与历史的关系,传递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江: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历史的积淀。
  • 兰红芷白:代表着美好与纯洁的情感。
  • 灵均:屈原的化身,象征忠诚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江”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
    • B. 流逝的时间
    • C. 忠诚的精神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我恐湘江之鱼兮,死后尽为人”的意思是?

    • A. 对鱼的担忧
    • B. 忧虑忠诚者的命运
    • C. 赞美鱼的美
    • D. 对神明的质疑
  3. “千年波底色如玉”主要表达人生的什么?

    • A. 历史的厚重
    • B. 自然的美丽
    • C. 忠诚的价值
    •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 by 佚名

诗词对比:

《离骚》与《读离骚经》对比:

  • 同样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但是《离骚》更直接,情感更为激烈;而《读离骚经》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含蓄的思考与感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离骚》原文及注释
  • 相关古代诗人传记及研究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闲思 送严居厚弃官归建阳溪庄 暮春 孤店 老境 生涯四首 其一 日用四首 其四 秋日次前辈新年韵 山园晚兴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损人肥己 凤毛鸡胆 回火 甘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冤家债主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丹漆随梦 模糊 索微 前夫 米字旁的字 校点 包含又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区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果于自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