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5:15
《蚕妇辞》
作者:陈普 〔宋代〕
东邻采桑妇,西邻养蚕女,
年年役役为蚕苦。
桐花如雪麦如云,
鸣鸠醉椹叫春雨。
踏踏登竹梯,山烟锁春树。
不管乌台湿红雾,
妾家有夫事犁锄,
妾家有子尚啼饥。
春蚕满筐尚望叶,
儿啼索食夫已归。
前年养蚕不熟叶,
私债未眉暗蹙。
去年养蚕丝已空,
打门又被官税促。
今年蚕嫁嫁小姑,
催妆要作红罗襦。
妾身依旧只裾布,
寒灯补破聊庇躯。
蚕兮蚕兮汝知否,
安得茧成大如斗。
妾生恨不逢成周,
治世春风桑五亩。
东边邻居是个采桑的妇女,西边邻居是个养蚕的姑娘,
年年辛苦为蚕而劳作。
桐花像雪一样洁白,小麦像云一样丰盈,
鸣鸠在醉酒般的椹树上叫着,春雨悄然落下。
我踏着竹梯,爬上去,山雾笼罩着春天的树木。
无论乌台湿润的红雾,
我家有丈夫在耕作,
我家有孩子尚在啼哭饥饿。
春蚕满筐却仍在渴望桑叶,
孩子在哭着索要食物,丈夫才刚回家。
前年养蚕时桑叶不够,
私债未还愁眉紧锁。
去年养蚕丝已经空了,
门被官税催促得很紧。
今年蚕要嫁给小姑,
催促着要制作红罗襦。
我依然只穿着单薄的衣裳,
寒灯下补着破衣,只能勉强遮身。
蚕啊蚕啊你知不知道,
怎么才能让茧长得像斗一样大。
我心中怨恨没有遇上盛世,
治理国家的春风能让我拥有五亩桑田。
作者介绍
陈普(生卒年不详),字景纯,号逸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生活琐事,表现平民的辛酸与苦楚。
创作背景
《蚕妇辞》写于宋代,正值农耕与养蚕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蚕妇的日常生活,揭示了她们在艰辛的劳动中所承受的苦楚和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女性的生活状况。
《蚕妇辞》是一首通过描绘蚕妇生活的诗,展现了她们在桑蚕生产中的艰辛与苦楚。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桐花如雪、麦如云,营造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尽管外界春暖花开的景象,蚕妇的内心却充满了忧愁与无奈。
诗的开头以东邻采桑妇和西邻养蚕女的对比,点明了蚕妇的辛苦生活。接着,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突显出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苦痛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在“妾家有夫事犁锄,妾家有子尚啼饥”一句中,诗人深刻地表达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与责任。
整首诗的情感贯穿始终,尽管生活艰辛,诗人依然希望通过蚕的辛勤劳动来换取更好的生活。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苦难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隐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通过“桐花如雪麦如云”展现自然之美,而“妾身依旧只裾布”则突显生活的贫苦,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蚕的呼唤,赋予蚕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蚕妇的视角,展现了她们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女性境遇的同情与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蚕妇辞》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鸣鸠醉椹叫春雨”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秋天的萧瑟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诗中提到的“妾家有子尚啼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轻松
C. 忧愁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困境,但《蚕妇辞》更侧重于女性的辛苦与无奈,而《卖炭翁》则强调了男性劳动者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公。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