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9:1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9:13:17
踏莎行·小径红稀
作者:晏殊 〔宋代〕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蒙通濛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首词描绘了一条小路上鲜花稀少,而芳香的郊野却绿意盎然。高台上的树影在阳光下隐约可见。春风不懂禁忌,杨花纷纷扬扬地扑向行人的面庞。朦胧的翠叶间藏着黄莺,朱色的帘子隔开了燕子。在静谧的炉香中,游丝轻轻飘动。梦中愁苦醒来时,斜阳却照进了深深的院子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词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典故,但描写的春景和梦境常见于古代文人的诗词中,显示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往事的怀念。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太初,号小山,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擅长抒发细腻的情感,作品中常常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踏莎行·小径红稀》创作于宋代,正值北宋初期,国家相对繁荣,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晏殊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常通过词作表达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热爱。
《踏莎行·小径红稀》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开篇以“小径红稀,芳郊绿遍”引入,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感叹小路上红花的稀少,又描绘出广阔郊野的生机。接下来的描写中,春风中的杨花如细雨般扑面而来,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愉悦交织的情感。
词中“蒙通濛翠叶藏莺”一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黄莺隐藏于绿叶之间,象征着生命的隐秘与美好。而“朱帘隔燕”,则暗示着隔绝与距离,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词人以“炉香静逐游丝转”引入梦境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思索的状态,随着“斜阳却照深深院”的出现,愁苦在春日的余晖中愈发显得沉重。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与词人内心深处的愁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反映了词人对生命的感悟与个人的愁苦,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晏殊
D. 苏轼
在诗中,红花的状态是怎样的?
A. 繁茂
B. 稀少
C. 凋谢
D. 干枯
“春风不解禁杨花”中的“禁杨花”指的是什么?
A. 杨树的花
B. 对春天的禁忌
C. 对行人的干扰
D. 对春风的拒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