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时间: 2025-05-07 18:10:33

诗句

海内文章非画师,能回笔力作枯枝。

豫章从小有梁栋,也似郑公双鬓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0:33

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原文展示:

海内文章非画师,能回笔力作枯枝。
豫章从小有梁栋,也似郑公双鬓丝。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写文章的人并不是画师,但却能以笔力描绘出枯枝的形态。
自小在豫章(即江西)生活,那里有许多栋梁,也像郑公(郑板桥)那样,鬓发已经斑白。

注释:

  • 海内:指天下或全国。
  • 文章:指文学作品。
  • 画师:指画画的人,这里比喻专业的艺术家。
  • 能回:能够回旋,表示技艺高超。
  • 豫章:古地名,今指江西。
  • 梁栋:指房屋的主要支撑结构,喻指人才或栋梁之才。
  • 郑公:指郑板桥,著名书画家,以其淡泊名利著称。
  • 双鬓丝:指两侧的鬓发,形容年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是宋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蔡襟并称“苏黄”。他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书法也受到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游览子瞻寺时,面对寺壁的枯木,感慨于文章与艺术的关系。诗中既展现了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也寄托了对郑板桥的敬仰。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表达了文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黄庭坚以“文章非画师”开篇,直接说明了文学创作并非依赖于绘画技巧,而是依靠独特的笔力去描绘形象。接着,他又提到自己在豫章的成长经历,强调了地方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尤其是提到郑板桥,既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鞭策。全诗结构紧凑,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乡土的眷恋,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所面临的艺术选择和自我定位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内文章非画师:文章的创作并不是单靠绘画的技巧。
  2. 能回笔力作枯枝:以高超的笔力描绘出枯枝的形象。
  3. 豫章从小有梁栋:从小生活在豫章,见证了地方的文化和人才。
  4. 也似郑公双鬓丝:自我期许与郑板桥相似,虽年老却仍有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章比作画作,强调文学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枯枝象征了生命的无常与艺术的传承。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比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追求,同时流露出对故乡及前辈艺术家的敬意,传达了文人对创作的执着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木:象征生命的枯竭与艺术的坚韧。
  • 梁栋:代表人才与文化的积累。
  • 郑公:象征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郑公”指的是谁?

    • A. 黄庭坚
    • B. 郑板桥
    • C. 苏轼
    • D. 李白
  2. “海内文章非画师”这句的意思是:

    • A. 文章需要画师的帮助
    • B. 文人不懂绘画
    • C. 文学创作不依赖绘画
    • D. 画师不如文人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者都表达了对艺术的思考,但黄庭坚更多的是对技艺的重视,而苏轼则偏向对情感的抒发。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但王维更倾向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黄庭坚则强调艺术创作的个人修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清平乐 题珠湄尘影图 清平乐 清平乐 当湖秋泛 清平乐 教鹦鹉语 清平乐 偶成 清平乐 清平乐·又 清平乐 清平乐 游刘公岛水师衙门海中遇雨 清平乐 和高倬云女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字头的字 自字旁的字 末香 非字旁的字 拍马屁 楖栗 下乘之才 运载火箭 通存 大有见地 依赖 虫字旁的字 排愁破涕 馬字旁的字 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跌脚搥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