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9:14
《廛居久不见山》
作者:范成大
结庐占城市,初岂卜云吉。
谒医并治庖,二事便衰疾。
乘除徐自笑,翻觉此计失。
经年不见山,无异处暗室。
平生痼烟霞,岁晚成俗物。
安得百尺楼,屋上高突兀。
列岫拥青来,爽气助占毕。
尝试与匠谋,工费蜡毛出。
俸余强弩末,家事空囊涩。
经营十年余,高兴竟萧瑟。
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六七。
身今况迟暮,长算屈短日。
纵成此段奇,发白何由漆。
且学商山翁,弯跧蛰霜橘。
在城市中搭建了茅屋,最初并没有预想这会是个好兆头。
看病和做饭,这两件事使我日渐衰弱。
乘除计算时,我慢慢自嘲,反而觉得这个计划真是不成。
经过多年未见山,感觉和待在黑暗的屋子里没有什么区别。
我一生向往烟霞,到了晚年却成了世俗的事物。
怎么能得一座百尺高楼,让我在屋顶上高高在上?
群山环抱,青翠欲滴,清爽的气息使我心情愉悦。
我曾尝试与工匠商量,工程费却是蜡和毛的代价。
俸禄微薄,家中积蓄渐渐枯竭。
经营了十多年,最后却是高兴不起来。
人生的事情多不如意,十件事中常有六七件是不如意的。
我如今正值迟暮,长算短日,时间不够用。
即使成就了这一段奇事,头发已白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向商山的老翁学习,在霜降时摘橘子。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千里舟,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范成大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在城市生活的压抑中,诗人感叹多年未见山水的失落和对自然的渴望,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廛居久不见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身处城市而渐失自然之美的感慨。全诗从生活琐事入手,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压抑和对自然环境的向往。诗人以“结庐占城市”开篇,直接揭示了自己的处境,接着通过看病和做饭的日常琐事,表现出生活的平淡与乏味。
而后,诗人通过“经年不见山,无异处暗室”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安得百尺楼”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想要在高处俯瞰大自然,但现实中的经济拮据又让他的梦想难以实现。
整首诗中的情感由失落逐渐转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最后以“且学商山翁”结尾,反映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智慧的追求。诗人在感叹人生不如意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人生的感慨,传达了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廛居久不见山》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安得百尺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经济富裕
B. 追求理想生活
C. 移居乡村
D. 结交朋友
“经年不见山”中的“山”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自然的美好
C. 学识
D. 亲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