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1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18:57
秋夜多愁思,虚堂风露凉。
观书灯可近,欲睡漏初长。
蛩响频催织,萤飞烁有光。
雨梢窗外过,散入稻花香。
在这个秋夜,我心中充满了愁思,空旷的房间里透着凉风和露水。看书的灯光是如此明亮,然而我却困倦得想要入睡,时钟的滴答声也渐渐变长。蟋蟀的鸣叫频频催促着我入眠,萤火虫在空中闪烁,发出微弱的光亮。窗外的雨水轻轻滑过,伴随着稻花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
俞桂,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作为一个较为冷门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秋夜》创作于一个清凉的秋夜,诗人正值思绪纷乱之时。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自然的细腻变化,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敏感。此时社会动荡,诗人或许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秋夜》是一首描写秋季夜晚景象的诗,融合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情感。诗的开篇“秋夜多愁思”,便引出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展现了诗人在这个季节中的孤独与愁苦。接下来的“虚堂风露凉”,则通过空间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仿佛也渗透进了诗人的心中。
整首诗以细腻的景物描绘为主,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生动。“观书灯可近,欲睡漏初长”,诗人通过灯光的明亮与时钟的滴答声,构建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思考。后面的“蛩响频催织,萤飞烁有光”,通过声音与光影的交织,展现出夜晚的生机。蟋蟀的鸣叫、萤火虫的闪烁,既是自然的声音,也似乎在催促诗人回归梦乡。
最后一句“雨梢窗外过,散入稻花香”,通过雨水与稻花香气的结合,营造出一种丰收的氛围,似乎在告诉诗人,尽管内心愁苦,外界依然有着生命的美好。这一对比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深化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孤独、愁思的感受,以及在这种情感中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蛩响”指的是哪种昆虫的声音?
诗人在秋夜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雨梢窗外过”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