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5:06
令史兰台绝妙辞,
燕然终欲树丰碑。
雄风为震葡萄塞,
小雅应歌杕杜诗。
岂有天心归白帽,
谁怜地角望朱旗。
凤林鱼海皆王土,
莫遣苍生尽泪垂。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首先提到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像是兰台(古代史官)所写的绝妙辞章,想要在燕然(指燕然山,象征立碑的地方)树立丰碑,铭记历史的功勋。接着,诗人感慨历史的雄风震撼了葡萄塞(即边疆),小雅(古代诗歌)应该歌唱杜甫的诗作。再者,诗人质疑是否有天意归于平民的白帽,谁又怜悯那些在边地遥望朱旗(象征中央政权)的百姓。最后,诗人感叹,凤林和鱼海都属于王土,呼吁不要让苍生的泪水流尽。
任其昌(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文笔清丽,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思考。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读史杂感 其一》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思考的诗。诗的开篇以“令史兰台绝妙辞”引出历史的书写与记录,强调了历史记载的重要性。诗人通过“燕然终欲树丰碑”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缅怀,期望能够为后人留下警示和启迪。
接着,诗人提到“雄风为震葡萄塞”,意指历史的波澜壮阔乃至影响边疆的安定,显示出历史的力量。再引出“小雅应歌杕杜诗”,不仅赞美了杜甫等诗人的作品,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诗歌的需求与期待。
“岂有天心归白帽,谁怜地角望朱旗”,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普通百姓命运的关注与忧虑,质疑是否有天意眷顾平民百姓。最后,诗人用“凤林鱼海皆王土”来彰显国家的广阔与资源的丰富,但同时又呼吁应当关注民生,不要让苍生泪水横流。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关怀,展示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民生的关怀,强调历史的教训与警示,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令史兰台”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文人
B. 古代的史官
C. 古代的边疆士兵
“岂有天心归白帽”中的“白帽”指的是哪类人?
A. 官员
B. 平民百姓
C. 士兵
诗中提到的“朱旗”象征着什么?
A. 民间信仰
B. 中央政权
C. 外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