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如梦令 秋夜》

时间: 2025-04-29 10:09:44

诗句

风动黄花影乱。

月上纱窗一半。

夜坐觉寒生,烛尽香残梦断。

人倦。

人倦。

怕听哀鸿啼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09:44

原文展示:

风动黄花影乱。月上纱窗一半。夜坐觉寒生,烛尽香残梦断。人倦。人倦。怕听哀鸿啼怨。

白话文翻译:

风吹动黄花影子摇曳不定,月光照在纱窗的一半。夜里静坐感到寒意袭来,蜡烛快要熄灭,香气已尽,梦也随之断绝。人感到疲倦,心中无奈,只怕听见悲鸿的哀鸣与怨怼。

注释:

  • 黄花:指秋天盛开的菊花。
  • 纱窗:用纱布做的窗户,能透光但挡风。
  • 夜坐:在夜间静坐,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烛尽:蜡烛快要熄灭,象征时间的流逝。
  • 香残:香气消散,意味着美好的事物即将结束。
  • 哀鸿:指悲伤的鸿雁,常用来象征孤独与离别。

典故解析:

“哀鸿”出自《离骚》,常用来比喻孤独和哀伤的情绪。在古代,鸿雁被视为秋冬季节的候鸟,它们的叫声往往使人感到凄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邓繁桢,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对人情的影响,风格清新而富有深意。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正值菊花盛开之时,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孤寂和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 秋夜》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与凄凉。开头两句,风吹动着黄花的影子,月光透过纱窗洒入,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美丽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美好。然而,随着后面的描写,诗人慢慢揭示了内心的寒意与孤独。夜坐之际,寒意袭来,蜡烛将尽,香气散去,仿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这一刻消逝。最后的“人倦”,更是将那种无奈与孤独推向高潮,直面内心的疲惫与对哀伤的畏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秋夜的清冷与思念的情绪。在形式上,诗句简练,意象丰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动黄花影乱”:描绘秋风中的菊花,影子摇曳,传达出一种动感与生命的气息。
    • “月上纱窗一半”:月光透过纱窗,创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暗示夜的静谧。
    • “夜坐觉寒生”:夜间静坐,感受到寒意,象征内心的孤寂。
    • “烛尽香残梦断”:蜡烛快要熄灭,香气消逝,梦境破灭,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 “人倦”:表明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 “怕听哀鸿啼怨”:对未来悲伤的预感,强调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的影子比作生命的流动。
    • 拟人:蜡烛与香气的消逝,赋予了物品以情感。
    • 对仗:如“烛尽香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秋夜孤寂的感受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深刻地揭示了人对生命短暂和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秋天的生命力与美好。
  • 月光:象征团圆与思念。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 A. 玫瑰
      • B. 菊花
      • C. 兰花
    2. “哀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和平
    3. 诗中表现的情感基调是?

      • A. 愉悦
      • B. 忧伤
      •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梦”为主题,展现了女性在孤独中对往昔的追忆,情感深邃,展现出不同的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古断肠曲三十首 其二 古断肠曲三十首 其一 送翁宾旸之荆湖 白虎行 题叶靖逸东庵 谢人惠天花 清明湖上 宿刘仲悦山斋 春日閒居 碧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丝开头的成语 前倨后卑 肀字旁的字 玉液琼浆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齊字旁的字 扯空砑光 守约 狭长 龝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炽焰 黵易 遗愿 音字旁的字 谦恭仁厚 包含铃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