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5:3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5:36:14
如梦令
作者: 张逸藻 〔清代〕
愁比乱丝常绊。
心共芭蕉不展。
屈指几分秋,
落叶又惊秋晚。
休算。休算。
秋不抵愁一半。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忧愁比那乱丝还要常常缠绕在心头,心情如同刚刚展开的芭蕉叶子,仍无法舒展。指头算算,已经是几分秋天了,落叶声声又惊动了深秋的晚景。不要再去计算了,也不要再去算了,秋天的景色抵不过我心中的一半愁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逸藻(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因其词风清丽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是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困扰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来寄托个人的愁苦,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张逸藻的《如梦令》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愁比乱丝常绊”便直接引入了情感的主题,愁苦如同缠绕不清的乱丝,给人一种痛苦而又无奈的感觉。接着“心共芭蕉不展”中,芭蕉的意象令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心情的压抑,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心灵的封闭。随着“屈指几分秋,落叶又惊秋晚”,时间的流逝在指间悄然滑过,而落叶的声音又如同一声声叹息,提醒着人们生命的短暂和秋天的来临,这种意象的设置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加深了诗人的忧愁。
最后两句“休算。休算。”则是对自我情绪的一种劝解,劝自己不要再去计算愁苦与秋天的关系,似乎在对抗内心的焦虑。然而,结尾的“秋不抵愁一半”又将这种愁苦推向了极致,暗示着即使秋天再美好,也无法抵消内心的沉重。因此整首词在清丽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深的哀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苦涩体验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反映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奈。诗人通过自然意象来映射个人情感,使得作品在情感上更加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愁比乱丝常绊”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诗中的“芭蕉”象征着什么?
“秋不抵愁一半”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逸藻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沉重,前者更强调对往事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而后者则更突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