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24:05
如梦令 初春
陌上绿杨如旧。人共梅花俱瘦。
病起已无聊,又是困人时候。
长昼。长昼。风送隔帘香透。
在陌生的地方,绿杨依旧如以前那般繁茂。人们和梅花一起显得憔悴。生病的我已经无心再去打发时间,这又是一个让人困倦的时刻。漫长的白昼,漫长的白昼,微风送来隔着帘子透过来的香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格,常用于表达对春天的盼望和对生命的感慨。
作者介绍: 邓繁桢,清代诗人,生于18世纪中叶,主要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其词风清新自然,意象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春,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因生病而感到无聊与疲惫,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如梦令 初春》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在生病时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陌上绿杨如旧”描绘出春天的特征,绿杨依旧繁茂,反衬出诗人自身的憔悴与无力。人与梅花的“俱瘦”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生病让他无法享受这美好的春光。接下来的“病起已无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长昼”反复出现,强调了春天白昼的漫长,既是对时光的珍惜,也流露出对生命的无尽思考。最后一句“风送隔帘香透”,则是生病的诗人透过窗帘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虽然身体虚弱,但内心依然渴望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这种对比使得全诗在清新中透出一丝哀愁,展现了诗人在春天里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因病而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脆弱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绿杨和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情感寄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绿杨”指的是什么?
A. 桃树
B. 柳树
C. 梅树
D. 松树
诗人感到“无聊”的原因是什么?
A. 春天太短
B. 生病而无法享受春光
C. 人生无趣
D. 没有朋友
诗中的“长昼”强调了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时间的流逝与珍惜
C. 夜晚的寂静
D. 人生的短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邓繁桢的《如梦令 初春》和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春天与孤独的不同表现方式。邓繁桢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对人生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