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1: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1:16:13
念奴娇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嗟乎余仲,叹诗颠酒渴,化为异物。
记把一樽长忆弟,白昼吟声撼壁。
每到梅开,便啼鹃血,红了千林雪。
金台可怪,是他羁绊英杰。
今日罨画溪桥,天涯人到也,梅花重发。
只是题诗人去久,字迹也应磨灭。
故国茱萸,残年棣萼,恨事多于发。
水明楼上,窗楞界上纤月。
哎,我的朋友啊,感叹我因饮酒作诗而渴望变成异物。
记得曾与我的弟弟把酒畅饮,白天吟诵的声音震撼了墙壁。
每当梅花开放时,便听到杜鹃的啼叫,染红了千林的白雪。
金台令人惊叹,那里羁绊了多少英杰。
如今在这画桥旁,天涯海角的人也到了,梅花又重新绽放。
只是写诗的人已去得太久,字迹也应该磨灭了。
故国的茱萸,年华已逝,令人怨恨的事情比白发还多。
水明楼上,窗棂间透出纤细的月光。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约1700),字子桓,号任之,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咏物抒怀,作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念奴娇》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生活的哲思。
《念奴娇》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故国的思恋。开篇以感叹的语气引入,借“余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惋惜,诗人对生活中的渴望与失落感同身受。在描绘梅花盛开时,杜鹃鸟的啼叫则引发对过往的回忆,仿佛时间在此刻定格,令人心生感慨。
诗中“金台可怪,是他羁绊英杰”,既指出了社会环境对英才的束缚,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无奈与惋惜。接着,诗人转而描绘眼前的景象,重提梅花重发,意为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尽管“字迹也应磨灭”,但对故国茱萸的思念愈发明显,感叹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记忆的珍视,堪称清代词作中的佳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友谊、故乡、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深刻的哲思和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余仲”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敌人
“金台可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无奈
B. 对金钱的追求
C. 对自然的赞美
“水明楼上,窗楞界上纤月”描绘的是:
A. 白天的景象
B. 夜晚的情景
C. 早晨的光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为《念奴娇》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