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落日》

时间: 2025-07-27 14:06:14

诗句

落日沧波远岛滨,悲笳一动独伤神。

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06:14

原文展示: 落日沧波远岛滨,悲笳一动独伤神。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白话文翻译: 夕阳沉落在波涛汹涌的遥远岛屿边,悲凉的笳声一响起,独自令人神伤。谁能知道在北海吞食毡毛的日子里,不爱英雄却爱美人。

注释:

  • 沧波:波涛。
  • 远岛滨:远处的岛屿边缘。
  • 悲笳:悲凉的笳声,古代军中乐器。
  • 北海吞毡日:指苏武在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时,因食物匮乏而吞食毡毛的艰苦生活。
  • 不爱英雄爱美人:表达了对英雄的冷漠和对美人的偏爱。

典故解析:

  • 北海吞毡日: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匈奴扣留,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期间因食物匮乏,不得不吞食毡毛维持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诗人、翻译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英雄的冷漠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个人情感的追求之间,通过对比英雄与美人的不同待遇,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质疑和对个人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落日、沧波、远岛、悲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首句以自然景象开篇,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波涛汹涌的远岛边,形成一幅壮阔而又凄凉的画面。次句引入悲笳声,增强了诗歌的悲情色彩。后两句通过典故“北海吞毡日”与“不爱英雄爱美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冷漠和对个人情感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情感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日沧波远岛滨: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波涛汹涌的远岛边的景象,营造出孤寂悲凉的氛围。
  2. 悲笳一动独伤神:悲笳声的响起,加深了孤独和悲伤的情感。
  3. 谁知北海吞毡日:通过苏武的典故,暗示了英雄的艰辛与不被理解的孤独。
  4. 不爱英雄爱美人:表达了对英雄的冷漠和对美人的偏爱,反映了作者对个人情感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不爱英雄爱美人”的对比,突出了对英雄主义的质疑和对个人情感的珍视。
  • 典故:使用“北海吞毡日”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冷漠和对个人情感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情感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着结束和孤独。
  • 沧波:象征着动荡和不安。
  • 远岛滨:象征着遥远和隔离。
  • 悲笳:象征着悲伤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北海吞毡日”指的是谁的故事? A. 苏武 B. 李白 C. 杜甫
  2. 诗中的“不爱英雄爱美人”表达了什么? A. 对英雄的崇拜 B. 对美人的偏爱 C. 对英雄的冷漠 答案: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放纵和对英雄主义的超越。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苏曼殊《落日》:两者都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重视,但李白更强调放纵和超越,而苏曼殊则更侧重于对英雄主义的质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
  • 《汉书·苏武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登乐 三登乐·注望晓山 三登乐·南北相逢 三登乐·今夕何朝 三登乐·一碧鳞鳞 子夜歌 子夜歌赠叶静山 其二 子夜歌赠叶静山 子夜歌 其四 子夜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柳靥 朋心合力 攴字旁的字 捣毁 幺字旁的字 火功 雾开头的成语 女中豪杰 专名 走之旁的字 撮盐入水 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疾疹 士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治兵振旅 救饥拯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