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5:10
南渡人物中,第一数安石。
经营江左民,成败固先识。
苻坚拥百万,朝野总忧色。
长驱不量德,在法真饵敌。
谈笑付儿辈,兹岂试一掷。
捷至偶折屐,胸中未易测。
议者谓矫情,妄意窥悃愊。
在南渡的人物中,第一位当数范仲淹(安石)。
他治理江左的百姓,成败早已在心中把握。
苻坚拥有百万军队,朝廷和百姓都忧心忡忡。
他长驱直入,根本不衡量道德,法律反而是引诱敌人的真饵。
谈笑间将事情交给年轻人,这岂是试探一次的赌博。
获胜后偶尔失掉鞋子,心中却难以测量。
有些评论者认为这是矫情,妄自揣测他的真实心思。
张镃(公元1050年-公元1128年),字子直,号缙云,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他的诗歌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文关怀,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杂兴》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事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和感慨。
《杂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思考与忧虑。开篇即以“安石”引入,强调范仲淹在南渡人中的重要地位,表明其治理江南的能力与智慧。接着通过对苻坚的描绘,展现了对强权的忧虑,突显了道德与法律在历史洪流中的复杂关系。
中间几句,诗人用“谈笑付儿辈”来表现对年轻一代的信任与期望,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未知与不确定性。最后几句则揭示了外界对他的误解与评价,这种“矫情”的指责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整首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展现了张镃对个人、社会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其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情感真挚,充满哲理性。
整首诗探讨了权力、道德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反映出诗人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范仲淹
B. 李白
C. 杜甫
答案:A
“长驱不量德”表达了何种态度?
A. 注重道德
B. 不顾道德
C. 平和对待
答案:B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怀疑
B. 信任
C. 不屑
答案:B
张镃的《杂兴》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国家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但张镃更强调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