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兴》

时间: 2025-05-01 18:40:57

诗句

天一即生水,语性何洁清。

未尝使人贪,酌之失廉称。

夷齐素高蹈,想非常饮冰。

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0:57

原文展示:

天一即生水,语性何洁清。
未尝使人贪,酌之失廉称。
夷齐素高蹈,想非常饮冰。
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

白话文翻译:

天一时就生出水来,语言的本性何其洁净清澈。
从未让人产生贪欲,饮用时却失去了廉洁的称谓。
夷齐本是高洁的志向,想必是非常清凉的饮品。
仁和鄙陋全是自我造成的,在沉默中首先要有内心的明亮。

注释:

  • 天一:指天的开始,或指天地的本原。
  • :象征清澈和纯净。
  • 语性:语言的本质。
  • :贪欲。
  • :饮用,品尝。
  • 夷齐:指古代贤人,夷和齐是古代的传说人物,象征高尚的品德。
  • 仁鄙:仁爱与鄙陋。
  • 处默:处于沉默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哲理和人性为主题,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杂兴》是在张镃生活的动荡时期创作的,他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对清净、纯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水和饮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贪欲的反思。开头的“天一即生水”象征着自然的本源,暗示了人生的本质应该是简单而纯净的。接下来的“语性何洁清”则强调了语言本应清晰明了,像纯净的水一样。

诗中提到“未尝使人贪”,这句话道出了诗人对贪欲的厌恶,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能失去内心的廉洁。而“夷齐素高蹈”提到了高尚的人格,暗示了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如同“非常饮冰”般清凉和高远。

最后两句则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问题,“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说明仁爱与鄙陋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强调内心的明亮和沉默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有着清新的自然意象,还蕴含着哲理的深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一即生水:暗指宇宙的本源,象征自然的纯净。
  2. 语性何洁清:语言的本质应该是纯净无瑕的。
  3. 未尝使人贪:水的本质并不使人产生贪欲。
  4. 酌之失廉称:饮用时却可能失去清白的名声。
  5. 夷齐素高蹈:夷、齐象征着高尚的人格。
  6. 想非常饮冰:想象那种清冷的高洁品质。
  7. 仁鄙成自取:仁爱与鄙陋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8. 处默先内明:在沉默中,要先有内心的明亮。

修辞手法

  • 比喻:水比喻清纯的心性。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夷齐象征高洁的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清白、纯净生活的追求展开,强调内心的明亮与自我选择的重要性。诗人希望通过对生活的反思,提醒人们珍视内心的洁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净、清澈的内心。
  • 夷齐: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理想。
  • 仁与鄙:代表人性的两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夷齐”指的是哪类人物?

    • A) 贪婪者
    • B) 高洁的志向者
    • C) 政治家
  2. “天一即生水”中的“水”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纯净的内心
    • C) 自然的力量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内心的明亮与选择
    • C)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

  1. B) 高洁的志向者
  2. B) 纯净的内心
  3. B) 内心的明亮与选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镃与李白的作品常常都反映了对自然和人性思考的深度,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张镃则更显清新和内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
  • 张镃的生平与作品分析的相关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太平 北京重晤章行严丈,并荷赠诗,辄赋小调为报 醉太平 春恨 醉太平(寿须溪) 醉太平 醉太平 钮西农 醉太平 其二 西湖泛月 醉太平 其一 西湖泛月 醉太平 醉太平 醉太平 时髦女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辰字旁的字 哈士蟆 逐阵 玄宗 倚闾而望 牙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怡然养寿 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层汉 尣字旁的字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愈扇 参横斗转 眈眈虎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