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南园杂诗六首·修酴醾架》

时间: 2025-07-26 23:23:06

诗句

贫家不辨构坚木,缚竹立架擎酴醾。

风摇雨渍不而久,未及三载俱离披。

往来遂复废此径,举头碍冠行絓衣。

呼奴改作岂得已,抽新换故拆四篱。

来春席地还可饮,日色不到香风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3:23:06

原文展示:

修酴醾架
贫家不辨构坚木,
缚竹立架擎酴醾。
风摇雨渍不而久,
未及三载俱离披。
往来遂复废此径,
举头碍冠行絓衣。
呼奴改作岂得已,
抽新换故拆四篱。
来春席地还可饮,
日色不到香风吹。

白话文翻译:

在贫困的家庭中,无法辨别坚固的木材,
只好用竹子绑成架子支撑着酴醾。
风吹雨淋,时间久了,架子也难以保持,
不到三年就都脱落了。
来来往往,这条小路便荒废了,
抬头时,帽子碍着,衣服被树枝缠住。
呼叫仆人改做,难道真的能做到?
抽走新竹换掉旧竹,拆掉四周的篱笆。
明年春天可以席地而饮,
阳光照不到,只有香风轻轻吹拂。

注释:

  • 酴醾:一种植物,通常指代酴醾树,能结出果实,诗中引申为一种生活的象征。
  • 缚竹:用竹子捆绑,指用简单的材料搭建,体现贫困家庭的生存状态。
  • 离披:指掉落或脱落,表现时间的流逝与物品的损坏。
  • :帽子,这里象征生活的束缚。
  • 抽新换故:指更换新的材料,意味着对生活的重新改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因撰写《资治通鉴》而闻名。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贫困家庭的生活场景,表达对生活艰辛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修酴醾架》运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贫困家庭的真实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现状的深刻关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家庭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希望。开头两句以“贫家不辨构坚木”引入,直接指明贫困的家庭无法获取坚固的材料,只能用竹子搭建架子,展现出无奈与无助之感。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风摇雨渍”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侵袭,暗示着人们在恶劣条件下的生活艰辛。三载时间的流逝使得这条架子逐渐破败,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最后几句则表现出一种希望和渴望,虽然生活艰难,但诗人依然想象着春天时光的美好生活,期待与朋友席地而饮的轻松场景,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在悲悯中透出一丝温暖,尽管现实残酷,但诗人依然对未来抱有希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贫家不辨构坚木:贫穷的家庭无法辨认坚固的木材,说明生活条件的拮据。
  2. 缚竹立架擎酴醾:用竹子搭建架子来支撑酴醾,表现出用简陋材料的无奈。
  3. 风摇雨渍不而久:风雨侵袭持续时间久,暗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未及三载俱离披:不到三年,搭建的架子就已破败,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5. 往来遂复废此径:人们来来往往,最终这条路也被荒废,象征着生活的困顿。
  6. 举头碍冠行絓衣:抬头时,帽子碍了视线,衣服被树枝缠住,展现生活的麻烦。
  7. 呼奴改作岂得已:呼唤仆人更改架子,显示出无力感。
  8. 抽新换故拆四篱:更换新竹,拆掉篱笆,体现出想要改变现状的渴望。
  9. 来春席地还可饮:期待明春能在地上饮酒,表达对生活美好时光的向往。
  10. 日色不到香风吹:阳光照不进,只有香风吹拂,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酴醾”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渴望。
  • 拟人:将自然现象(风雨)描绘得如同有意破坏,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诗中对句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酴醾: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竹子:代表着贫困与简陋的生存状态。
  • 风雨:象征着外部环境的困扰与挑战。
  • 春天:代表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酴醾”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饮品
    C. 一种建筑

  2. 诗人用什么材料搭建架子? A. 木材
    B. 竹子
    C. 铁

  3. 诗中提到的“来春席地还可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绝望
    B. 对生活的渴望与希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贫困生活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司马光的《修酴醾架》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但前者更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苦难,后者则更侧重于山水的自然美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诗经》
  • 《资治通鉴》
  • 《宋代诗词选》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御製读宋书 奉和御製读史记诗 奉和御製读史记诗 奉和御製读三国志诗 奉和御製读前汉书 奉和御製读晋书 奉和御製读晋书 奉和御製读后汉书诗 奉观御飞白书应制 安抚状元内翰还朝复命再获候迎先附短章以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坐地分账 月字旁的字 痛痒相关 更上一层楼 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踏莎行 误植 支字旁的字 凡圣不二 酉字旁的字 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恶稔 不设城府 谈谐 隹字旁的字 索居离群 竹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