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3:2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3:27:03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其二
野泊值小寒日,敬借家大人韵
楚尾更吴头。篷影如云暝未收。
雁与间鸥同渚卧,休休。
出处途分漫代筹。沽酒向津楼。
隔岸风灯乱醉眸。
客里小寒春又近,堪愁。
一派江声尚送秋。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小寒日,我停泊在野外。
楚地的尽头又到了吴地的开始。篷船的影子如同云雾,夜色未曾散去。
大雁和鸥鸟在同一处沙洲上安静地卧着,悠闲自在。
出发的路途漫长且未曾筹划。买酒在津楼上品尝。
隔着岸边,风中的灯光使我醉眼朦胧。
在客居他乡的小寒时节,春天又将来临,令人忧愁。
只听得一片江水声,依旧送走秋天的余韵。
注释:
典故解析:
“楚尾更吴头”可理解为历史上楚国与吴国的交替,是对历史变迁的隐喻。“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指寒冷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反映出一种季节的交替和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约1640-1700),清代诗人,有“江南才子”之称,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小寒时节,正是冬末春初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野外的景象,表达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内心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 其二》以“野泊”为起点,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显忧愁的江边冬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起句“楚尾更吴头”便引入了地理和历史的交替,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不仅是自然的景色,也暗含着人事的变迁。接下来,诗人通过“篷影如云暝未收”的描写,展现了篷船在水面上留下的影子,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雁与间鸥同渚卧,休休”则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雁和鸥的共处,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生活的安宁。然而,随着“隔岸风灯乱醉眸”的出现,诗人的心境逐渐显现出迷离和醉意,仿佛在酒醉的状态中,思绪也变得飘忽不定。最后一句“一派江声尚送秋”则进一步深化了离愁,江水的声音传递着季节的变迁,秋天的离去与春天的来临,让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的忧愁和对时光匆匆的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内心的惆怅,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忧伤。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突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不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楚尾更吴头”象征了什么?
A. 地理的交替
B. 人生的无常
C. 季节的变化
D. 自然的和谐
“隔岸风灯乱醉眸”中的“醉”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迷茫
C. 悲伤
D. 惊讶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赞美自然
B.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讲述个人经历
D. 描绘人生理想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