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50:49
三尺蓬科几树梅,
梅根碧血总成苔。
春山雨露僧时到,
画角昏黄鹤一来。
入梦有人迷北海,
招魂无地哭西台。
鸱夷未化钱塘水,
莫怪潮声夜夜雷。
这首诗描绘了几棵梅树在长满青苔的土壤中,梅树的根如同碧血一般。春天的山中,雨露滋润,偶尔有和尚来访;画角声中,一只昏黄的仙鹤飞来。梦中有人迷恋北海,魂魄无法归去,悲伤地在西台哭泣。鸱夷(古代一种水鸟)未能化为钱塘江的水流,难怪潮声如雷,夜夜回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潘耒(约1670-1736),清代诗人,字士如,号松蔚,擅长诗词和书法,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西泠展墓》创作于清代,正值时代变迁之际,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使得诗人对生死、自然与人心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树、雨露和仙鹤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开篇以“几树梅”点题,梅树象征着坚韧与洁白,然而“梅根碧血总成苔”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悲伤,梅树的根部融入青苔,似乎象征着对过往的缅怀与无奈。接下来的“春山雨露僧时到”,则为诗句增添了一层宁静的氛围,和尚的到来仿佛是冥冥中对生命与理想的探寻。
“画角昏黄鹤一来”一句,画角的声音与黄鹤的出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神秘的画面,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随后“入梦有人迷北海”,再一次引入了神秘的意象,北海象征着理想与归宿,但又是无尽的追寻,表现了内心的迷惘。
最后两句“鸱夷未化钱塘水,莫怪潮声夜夜雷”,鹤与水的结合,将整个诗意推向高潮,潮声如同生命的回响,带有一丝悲壮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及自我命运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命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寻,同时也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尺蓬科几树梅”中的“蓬科”指的是什么?
A. 蓬草与梅树
B. 竹子与梅树
C. 其他植物
答案:A
“入梦有人迷北海”中的“北海”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归宿
C. 旅行目的地
答案:B
诗中“画角昏黄鹤一来”有什么情感表达?
A. 悲伤
B. 宁静与和谐
C. 厌倦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