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5:26
旅夜 其二
作者: 刘基 〔元代〕
昨夜起观星,月在杨板上。
今宵不见月,星影空摇漾。
羽虫飞拂户,灯吐孤火壮。
伫立掩衡门,愁来独惆怅。
昨夜我起身观星,月亮在杨树的枝叶上。
今夜却看不见月,星影在空中摇曳。
小虫飞舞轻拂门,灯光发出孤独的光芒。
我伫立在门口,心中愁绪满怀,独自感到惆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夜空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千里,元代文学家、政治家,著名的文学作品有《梅花易数》。他以其诗词清新、意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旅夜 其二》写于诗人旅途之中,正值夜晚,月亮缺席,星空寥落,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因孤独而萌生的愁苦情绪。
《旅夜 其二》通过描绘夜空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提到“昨夜起观星”,引人入胜,带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接下来的“月在杨板上”则是生动的夜景描绘,月亮的光辉洒在树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然而,转折处“今宵不见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月亮的缺席象征着心灵的孤寂。
“羽虫飞拂户”描绘夜晚小虫轻盈地飞舞,给人以动感,然而“灯吐孤火壮”则让人感受到孤独的气氛,灯光虽壮,却显得格外孤单。最后一句“伫立掩衡门,愁来独惆怅”更是将内心的愁苦推向顶点,诗人独自伫立,面对空旷的夜空,愁绪涌上心头。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命孤独的反思,透过夜晚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愁思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昨夜起观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今宵不见月”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伫立掩衡门”可以理解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旅夜 其二》均通过夜空描绘孤独情感,但李白的诗更强调思乡之情,而刘基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