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秋战国门。楚怀王》

时间: 2025-04-27 09:53:20

诗句

不听陈轸信张仪,六里商於果见欺。

既舍黔中西换得,又令生去益堪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3:20

原文展示:

不听陈轸信张仪,
六里商於果见欺。
既舍黔中西换得,
又令生去益堪悲。

白话文翻译:

不听陈轸和张仪的劝告,
在六里商地果然被欺骗。
既然舍弃了黔中而换得利益,
却又使得生灵涂炭,令人更加悲伤。

注释:

  • 陈轸: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主张联齐抗楚。
  • 张仪:同样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擅长权谋,代表了秦国的利益。
  • 六里商:指的是一个地名,象征着利益与欺骗。
  • 黔中:指的是位于今贵州一带的地方,象征着人们的根本利益。
  • 生去:指生灵遭受损失,生活愈加悲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纷争,权谋交错。诗人通过描绘历史的悲剧,寄托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楚怀王的失误为切入点,展现了历史的悲哀和人性的复杂。诗人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政治家们的不满,尤其是对陈轸和张仪等人的信任造成了深重的后果。诗中提到的“六里商”,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利益与欺骗的象征,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心的险恶。

诗的最后两句,揭示了因追求私利而造成的生灵涂炭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全诗虽然语言简练,但情感深沉,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听陈轸信张仪:表达了对忠告的不屑与忽视,暗示了决策的失误。
  2. 六里商於果见欺:强调了因轻信而导致的后果,揭示了政治的黑暗面。
  3. 既舍黔中西换得:表面上看似利益的交换,实则是对根本利益的放弃。
  4. 又令生去益堪悲:总结了整个事件的悲剧,表明了人民遭受的苦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舍”和“得”的对比,反映出表面利益与实际损失的巨大差距。
  • 象征:六里商象征着利益与欺骗,黔中则象征着根本利益。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现了对权谋政治的批判和对民众苦难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陈轸、张仪:象征着权谋与背叛。
  • 六里商:象征利益的欺骗。
  • 黔中:象征着根本的家园与利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陈轸和张仪分别代表哪个国家的利益?
    A. 齐国
    B. 秦国
    C. 楚国

  2. 诗中提到的“六里商”主要象征什么?
    A. 诚信
    B. 利益与欺骗
    C. 和平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权谋政治的批判与对民众命运的关怀
    C. 对历史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 《国风·卫风·淇奥》:通过爱情表达对社会现状的隐忧。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通过个人感受反映社会动荡,与《春秋战国门》在情感基调上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战国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书怀寄中朝往还 叹花 / 怅诗 闲题 送刘秀才归江陵 南楼夜 方响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折菊 兵部尚书席上作 汴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耒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包含蛉的词语有哪些 流血飘丘 闲关 怆天呼地 限阈 入字旁的字 夫妻无隔夜之仇 至字旁的字 眩眠 鹊巢鸠主 诸生 彐字旁的字 病染膏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