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6:07
大矶愁似小矶愁,
篙稍宽时船即流。
橕得篙头都是血,一矶又复在前头。
大矶的忧愁就像小矶的忧愁,
船只在篙稍宽时才得以顺流而下。
尽管划得很辛苦,手上满是血,一座石矶又在眼前。
该诗没有直接的典故引用,但“石矶”作为一种自然景象,常常在古诗中象征阻碍和艰辛。诗中描绘的场景或许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水上交通的艰难有关,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杨万里的《过显济庙前石矶竹枝词二首》通过简单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艰难和忧愁。诗开篇以“大矶愁似小矶愁”引入,将两种不同大小的石矶并列,暗示无论大小,生活中的烦恼都是相似的。接着,诗人用“篙稍宽时船即流”形象地描绘了在特定条件下,生活的顺利与否。这不仅与水上交通相关,更折射出人生的起伏和不易。最后一句“橕得篙头都是血”则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出划船的辛苦,象征着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代价。整首诗情感真挚,引人深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深切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石矶为象征,表达了生活中艰难与忧愁的普遍性,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们在苦难中努力向前的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大矶愁似小矶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愁的个体差异
B. 忧愁的普遍性
C. 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中“橕得篙头都是血”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船的美丽
B. 划船的乐趣
C. 划船的辛苦与付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