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18:11
羡醉
作者: 元稹
绮陌高楼竞醉眠,
共期憔悴不相怜。
也应自有寻春日,
虚度而今正少年。
在华丽的街道和高楼大厦中,人们竞相沉醉入眠,
大家都期待在这憔悴的状态中不再互相怜惜。
也应该有自己的寻春之日,
如今正是年轻虚度的时光。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无奈与放纵,反映了酒色生活的消极面。
元稹,字微之,号方壶,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831年。他与白居易齐名,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生活。元稹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丽细腻的爱情诗,也有直白的讽刺诗。
该诗创作于元稹的青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感受。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年轻人常常沉醉于酒色之中,忽略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这首诗借助对醉酒的描写,表达了对虚度光阴的感慨。
《羡醉》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唐代繁华都市生活中的一种颓废和无奈。诗中“绮陌高楼竞醉眠”的开篇,立刻带给人一种华丽而又迷惘的意象,反映出城市生活的表面繁华与内心的空虚。元稹通过对酒色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在享乐中的迷失,尤其是年轻人对生活的漠视与怠惰。
“共期憔悴不相怜”一句,传达出一种冷漠的情感状态,似乎在说即便我们都在经历相同的痛苦,也无暇顾及彼此的感受。这种孤独感在繁华的表象下显得更加刺眼。接下来的“也应自有寻春日”,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们依然渴望着希望与生机,期待着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最后一句“虚度而今正少年”则是对年轻时光的无奈叹息,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在醉生梦死中错过了人生的宝贵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通过对比,元稹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在享乐的状态中,内心也可能是空虚的,进而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繁华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年轻人在享乐中迷失自我的状态,同时传达出对人生短暂、珍惜青春的思考。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既繁华又空虚的情感氛围,深刻反映了年轻人在享乐中迷失的状态。
《羡醉》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元稹
C. 杜甫
D. 李白
“绮陌高楼竞醉眠”中的“绮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华丽的街道
C. 诗人的名字
D. 一种花
诗中提到的“寻春日”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时光
B. 未来的希望
C. 享乐的生活
D. 失去的青春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描写时间与美好事物的态度上有所不同,却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