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2:3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2:36:53
送绰上人归后庵
作者: 张镃 〔宋代〕
春风吹倒人,禅师出山来。
相陪坐几月,口边生尘埃。
夏风吹长树,禅师归山去。
为嫌城里热,再三留不住。
学诗无后先,到此如狂颠。
有问是谁格,且疑三十年。
春风吹来,仿佛将人都吹倒了,禅师从山中走出。
我们一起相伴坐了几个月,嘴边满是尘埃。
夏风吹拂着高大的树,禅师又要返回山中。
他嫌城里太热,再三劝我留下。
学诗没有前后之分,来到这里我却像个疯子。
有人问我是谁的风格,我却怀疑自己已经三十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字用之,号虔斋,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后隐居于山林,专心于诗文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镃与一位高僧绰上人相遇时。诗人在城市的喧嚣与高僧的隐逸生活之间产生了深刻的感触,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送绰上人归后庵》通过描绘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世俗与禅意的对比。诗的开头,春风吹来,带有一丝轻松的气氛,禅师的出山恰似大自然的召唤,令人感到宁静而舒适。接下来几句,诗人回忆起与禅师相伴的时光,口边生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俗的纷扰,这与禅师的超然物外形成强烈对比。
而夏风的到来,意味着禅师要返回山中,这种对城市炙热的厌倦和对山中清凉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诗人虽有留住禅师的愿望,却无奈于现实的无常,继续阐述了个人修行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
最后几句,诗人以“学诗无后先”自嘲,反映了他在诗歌创作与个人修行中的迷茫与困惑,疑惑自己在追求的道路上是否有所成就。整首诗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有对自我追求的反省,深刻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世俗与追求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风吹倒人”表达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尘埃”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对自己“学诗无后先”的感受可以理解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绰上人归后庵》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个人情感的孤寂与思念。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纷扰的世俗中对内心平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