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0:20
四顶山
作者: 罗隐 〔唐代〕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这座山的胜景与众不同,令人神往,仿佛进入了画中。一座山分成四个山顶,三面俯瞰着平静的湖泊。夏天来这里的僧人不会感到炎热,冬天的草木依然常绿。游人来到这里,纷纷希望剃发和胡须,成为这里的僧侣。
罗隐(835年-901年),字季良,晚唐时期的诗人,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态度。
《四顶山》创作于唐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四顶山可能是诗人游历时所见的风景,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四顶山》以其清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诗的开头便以“胜景天然别”引入,强调了这座山的独特之处,接着“精神入画图”的比喻,更是将景色的美好与画作结合,令人心驰神往。通过“一山分四顶”,诗人描绘了这座山的形态,展现出其雄伟与壮丽。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四顶山的宜人气候,夏天的凉爽与冬天的常绿,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恩赐。而最后两句则引导出游人对这里的向往,剃发和须的愿望不仅是对僧侣的向往,更是一种对宁静、简单生活的渴望。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四顶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四顶山”有几个山顶?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诗人描述“凌冬草不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草木在冬天依然生机勃勃
B. 冬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游人来到四顶山后,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回家
B. 剃发和须
C. 游玩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