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32:46
重送朗州张员外
作者:罗隐〔唐代〕
朱轮此去正春风,
且驻青云听断蓬。
一榻早年容孺子,
双旌今日别文翁。
诚知汲善心长在,
争奈干时迹转穷。
酬德酬恩两无路,
谩劳惆怅凤城东。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旅程,作者在送别友人张员外时,感到心中无限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春风徐来,朱色的车轮正向前行驶,停下来的时候,似乎在青云之中听到了断断续续的蓬草声音。接着,作者回忆起年轻时的朋友,感慨如今相别的情景。虽然知道对朋友的美好情谊永存,但时光荏苒,生活却变得艰难。最后,表达了对恩情无以回报的惆怅,感到无路可走,只能在凤城的东边徘徊。
罗隐(834年-901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长。他的诗作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重送朗州张员外》写于唐代中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加剧的时期。作者与张员外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送别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重送朗州张员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深厚友情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诗中的意象生动,春风、青云、朱轮等词汇构建了一幅美丽而又感伤的画面。开篇的“朱轮此去正春风”不仅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还暗示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离别的忧伤。
诗中“且驻青云听断蓬”,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与对未来的迷茫。通过对“孺子”与“文翁”的回忆,诗人将青春与友谊结合在一起,展现出时光流逝的无情。最后几句中,诗人意识到面对恩情与德行的回报,人生的道路却充满了艰难与迷茫,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回望,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政治动荡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充满了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体现了唐代诗词中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朱轮”指的是什么?
“一榻早年容孺子”中“孺子”指的是?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