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3:5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3:52:53
赠僧南游
魏了翁 〔宋代〕
吾少不学佛,吾道闻之尝。
虚灵一寸心,无贤愚圣狂。
人惟不自信,渺渺歧上羊。
师今紧寻觅,看是真有亡。
如行人贪程,如久客念乡。
一朝眼发明,家山俨成行。
我年轻时不学习佛法,听闻道理时只是偶尔。
心中空灵一寸,既没有贤者,也没有愚者、圣人和狂妄者。
人们只是因为不自信,才在迷茫的路途上像羊一样迷失。
如今师父在紧紧寻找,看来真有失去的东西。
就像行人贪恋旅途,像久客思念故乡。
一旦眼睛明亮,家乡的山水就清晰可见。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梦阮,号白石,宋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学识渊博,尤其精通诗词与佛教,作品多以抒怀见长,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魏了翁的中年时期,正值其思考人生意义与佛理的时候。随着年岁增长,诗人对人生和信仰的理解逐渐深入,对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赠僧南游》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省的诗作,通过对自我信仰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未曾学习佛法的经历,显示出一份对传统信仰的淡然与好奇。接着,诗人通过“虚灵一寸心”的意象,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空灵,这种状态使他能够超越世俗的种种角色——无论是贤者还是愚者,都无法困扰他的心灵。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在迷失中无所依赖的状态,借用“羊”的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生活中如同迷途的羔羊,无助而渺小。此时,师父的寻觅似乎暗示着人们对信仰和方向的渴求,揭示了人们在迷茫中对自我与归属的追寻。
最后两句“一朝眼发明,家山俨成行”则是诗人心灵觉醒的瞬间,眼前的故乡和心灵的归宿清晰可见,寓意着人们在经历过迷失与寻找后,最终能找到自我与归属的安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激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不断追寻内心的真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信仰的探讨与自我认知的追寻,揭示了人在迷失中的彷徨与最终的觉醒。
诗词测试:
诗人年轻时对佛法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羊”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赠僧南游》与王之涣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与归属的思考,但王之涣更注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通过景色抒发的情感,而魏了翁则通过哲理的探讨表达内心的追寻与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