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0:34
长相思
作者: 向滈 〔宋代〕
桃花堤。柳花堤。
芳草桥边花满溪。
而今戎马嘶。
千山西。万山西。
归雁横云落日低。
登楼望欲迷。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堤和柳花堤的美丽景色,芳草萋萋,溪水旁的花朵盛开。然而如今战马嘶鸣,千山万山都在西方。归雁在云间飞过,落日低垂。登上楼阁远望,心中感到迷惘。
作者介绍:向滈,字子常,号澹园,南宋时期的诗人,作品以抒情见长,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战争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长相思》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开篇,通过“桃花堤”和“柳花堤”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然而,随着“而今戎马嘶”的转折,诗歌的情感基调发生了变化,表现出诗人对战争与离别的忧虑。诗中描绘的归雁与落日,象征着思乡之情和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氛围。同时,“登楼望欲迷”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战争的强烈对比,深入探讨了人们在动荡年代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战争之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在动荡岁月中的迷茫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花堤”和“柳花堤”分别象征什么?
“而今戎马嘶”中的“戎马”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向滈的《长相思》中自然与战争的对比,类似于杜甫的《春望》中对国家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双重描绘,两者皆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沉重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