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2:2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2:29:50
过忠州访酆都观二首
迥绝尘埃表,宁无造物司。
鹿驯贪客过,龙老恶人窥。
丹去炉仍在,云生洞愈奇。
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远离尘世的喧嚣,来到一个宁静的地方。这里没有造物主的干预,似乎一切都自然生成。诗人看到驯鹿在山间游玩,贪婪的客人路过,苍老的龙在暗中窥视。丹炉上的火焰已熄,但炉子仍在,云气在洞中升腾,显得更加奇特。归舟驶向天边,诗人不禁思考,自己何时才能再度踏上这片土地。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贞,号明远,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哲理思考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曾伯游历忠州时,受到当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思考。
《过忠州访酆都观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开头两句以“迥绝尘埃表”引入,诗人通过远离喧嚣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似乎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鹿驯贪客过”与“龙老恶人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自然的纯真与和谐,后者则象征着人性的贪婪与狡诈。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引发读者对世俗与自然的思考。
“丹去炉仍在,云生洞愈奇”两句,诗人用丹炉的意象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关注,即使外在的火焰熄灭,但它的存在仍然是重要的,暗示着内在的真实与永恒。而“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则引发了诗人对归属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与内心世界的向往,展现了其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鹿”象征什么?
A. 贪婪
B. 和谐
C. 狡诈
答案:B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A. 丹去炉仍在
B. 归舟天尽际
C. 宁无造物司
答案:B
诗中“云生洞愈奇”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真实
B. 神秘
C. 和谐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李曾伯的作品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但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过忠州访酆都观二首》。